私信
小漫带你玩
LV.6
官方人员
个人简介:分享漫步者产品的各种玩法~ 本账号无私信功能,有问题请在科普\玩机帖子下方评论留言
0
动态
0
关注
3.3 万
粉丝
3.4 万
获赞
2.6 万
访客
加入黑名单
TA的帖子
TA的关注
TA的粉丝
TA的帖子
昨天 13:54
科普丨耳机常见问题急救指南汇总:从断连到开启小金标,90%故障自己就能修

耳机作为日常生活的 “耳朵伙伴”,难免遇到各种 “小脾气”:突然断连、左右分家、音质模糊…… 别慌!90% 的问题无需返厂,参考漫步者社区的历史科普经验,跟着步骤自查就能解决。本文结合真实案例与官方解决方案,整理出这份「急救指南」,涵盖七大高频问题,助你快速恢复使用耳机~

首先推荐每位初次入手蓝牙耳机的漫友查看:科普丨蓝牙耳机通用基础使用指南

耳机充电相关问题:

科普丨警惕夏季耳机杀手

科普丨耳机充电的正确姿势

耳机连接相关问题:

科普丨耳机总断连?快来排查原因!

耳机无法连接APP?快检查这些设置!

科普丨头戴式耳机如何正确使用有线连接模式

为什么耳机充电仓显示离线

科普丨左\右耳耳机提示离线怎么办?

耳机声音异响相关问题:

科普丨底噪和电流声的那些事

科普丨戴上耳机后的“滴”声是啥?能关吗?
科普丨左右耳声音大小不一致?

耳机降噪相关问题:

科普丨鞭炮声为啥很难被降噪?

科普丨耳机降噪那些事

耳机声音相关问题:

科普丨蓝牙耳机需要煲机吗?

科普丨漫步者最强头戴式STAX S5的“平板”到底是什么?

科普丨如何减少声音失真?

科普丨无损、HQ、母带,到底应该听哪个音质?

科普丨原来蓝牙耳机发声原理这么简单

玩机丨NeoBuds、STAX、W860NB Pro不求人调音教学

耳机保养相关问题:

科普丨你真的会清洁耳机吗?

Hi-Res小金标及高清编解码相关问题:

如何在Android手机上开启LDAC\LHDC\aptX Adaptive等编解码格式

每次都要重开Hi-Res金标?教你如何固定小金标

科普丨编解码格式与金标对应关系

科普丨一文读懂各高清编解码格式支持手机及耳机型号

一款软件丨助你Windows也能使用LDAC
三步提升耳机音质,开启Hi-Res小金标

救命!为啥一播放音乐Hi-Res金标就灭?


通过查看以上小漫科普与玩机技巧,多数耳机问题无需返厂及向客服提问,既能节省时间,又能避免过度维修。日常使用中养成定期清洁、合理充电(避免过度放电)、善用官方 APP 设置的习惯,还能延长耳机寿命。下次遇到问题,先打开这份指南 “对症施救”,让耳机快速恢复最佳状态~

(注:具体操作以耳机型号说明书为准,可通过 Edifier Connect APP连接耳机后查看耳机说明书获取个性化解决方案)
各位漫友还想看哪个方向的科普/玩机技巧?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手机端登录用户点击帖子无法评论收藏,可左右滑动下方挂载帖子进入进行互动↓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蓝牙耳机通用基础使用指南

    太长不看版:·首次使用耳机将耳机取出充电仓,在手机上操作配对·通过长按充电仓按键...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警惕夏季耳机杀手

    太长不看版:夏季高温高湿会加速金属氧化生成氧化物氧化物会阻挡耳机与充电仓之间的金...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耳机充电的正确姿势

    冬季火灾高发,哪些细节要注意?随着冬季的到来,火灾时有发生,那么你了解过电子产品...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耳机总断连?快来排查原因!

    太长不看版:周围干扰设备过多,如WiFi路由器、2.4G鼠标\键盘、摄像头、其他...

  • 小漫带你玩
    耳机无法连接APP?快检查这些设置!

     之前漫友反馈耳机无法连接APP,想要通过APP来调节音效、设置模式、查看电量等...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头戴式耳机如何正确使用有线连接模式

    太长不看版:有线连接模式音质普遍高于无线连接,且延迟更低、连接更稳定有线模式适合...

  • 小漫带你玩
    耳机科普丨为什么耳机充电仓显示离线

    太长不看版:双耳佩戴耳机时显示充电仓离线并非耳机故障。显示离线原因是充电仓没有通...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左\右耳耳机提示离线怎么办?

    看到很多漫友都遇到过一只耳机正常工作,另一只耳机却无法连接或者没有声音的情况,本...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底噪和电流声的那些事

    太长不看版:蓝牙耳机能将数字信号转声波,但无线传输和芯片解析音频会产生底噪,再好...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戴上耳机后的“滴”声是啥?能关吗?

    近期看到一些平台的漫友向小漫反馈,耳机中发出的“滴”声是啥?能不能关掉?小漫连夜...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左右耳声音大小不一致?

    漫友们反馈耳机出现了左右耳声音不一致的情况,部分耳机可能伴随着使用损耗(例如经常...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鞭炮声为啥很难被降噪?

    春节,本就是热热闹闹的节日,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但是不少漫友发现,即便戴着降...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耳机降噪那些事

    进入社区的各位漫友大多都是漫步者耳机用户,手中大多至少有一副蓝牙耳机,其中入耳式...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蓝牙耳机需要煲机吗?

    太长不看版:入耳式\半入耳式蓝牙耳机不建议煲机,可能会影响电池健康头戴式耳机(可...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漫步者最强头戴式STAX S5的“平板”到底是什么?

    提到漫步者STAXSPIRIT系列,各位熟悉的漫友都知道这是目前漫步者音质最佳的...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如何减少声音失真?

    上期科普有小伙伴提问声音失真都有哪些,本期科普小漫将给大家带来耳机主要的失真类型...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无损、HQ、母带,到底应该听哪个音质?

    各位漫友在购买漫步者耳机或音箱后,通常会用一些流媒体平台听歌,例如:QQ音乐、网...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原来蓝牙耳机发声原理这么简单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蓝牙耳机以其无线连接的便捷性,成为了漫友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

  • Y.禁止重名
    玩机丨NeoBuds、STAX、W860NB Pro不求人调音教学

    各位NeoBuds系列、STAX系列、W860NBPro(及定制色LS880NB...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你真的会清洁耳机吗?

     小漫快速灵魂问答:你有多久没有清洁过你的耳机了呢?请把答案打在评论区根据一项最...

  • Y.禁止重名
    如何在Android手机上开启LDAC\LHDC\aptX Adaptive等编...

    第一步:以三星手机为例,进入「手机设置」,找到「关于手机」第二步:找到「软件信息...

  • Y.禁止重名
    每次都要重开Hi-Res金标?教你如何固定小金标

    很早之前就跟漫步者社区的朋友们分享过怎么开启高清编解码同时开启小金标,后来小漫官...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编解码格式与金标对应关系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一文读懂各高清编解码格式支持手机及耳机型号

    太长不看版:绝大多数近年发布的Android手机均支持LHDC5.0Androi...

  • Y.禁止重名
    一款软件丨助你Windows也能使用LDAC

    兄弟们我又来啦!继上次和大家分享了一款固定小金标的软件BluetoothCode...

6
1
9
0
04-29
科普丨假期前必看,耳机防水等级怎么选?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耳机音箱可以陪自己上山下水无所不能,但目前绝大多数蓝牙耳机都不支持高级别防水,毕竟蓝牙耳机体积通常不足5立方厘米,内部却要塞进电池、芯片、扬声器等精密元件,且耳机的音质也依赖空气振动,完全密封的耳机音箱音质肯定一塌糊涂

不过好在不是所有使用场景都需要那么高的防水防尘等级,本期小漫带大家简单了解防水防尘等级,并对各等级分别举例使用场景,各位漫友可以一一对应选购适合的产品哦

一、IPXX 等级的底层逻辑

IPXX 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防护等级标准,由两位数字组成:

  • 第一位数字(0-6):防尘等级,数字越大防护能力越强。
  • 第二位数字(0-8):防水等级,数字越大防水能力越强。

例如,IP55 表示防尘等级 5 级(有限防尘)+ 防水等级 5 级(防低压喷水)。

二、防尘等级(第一位数字)共7个等级

等级

防护能力

典型适用场景

IP0X

无防尘保护

实验室 / 无尘环境

IP1X

防止 50mm 以上物体侵入

普通桌面环境

IP2X

防止 12.5mm 以上物体侵入

家庭使用

IP3X

防止 2.5mm 以上物体侵入

办公室

IP4X

防止 1mm 以上物体侵入

轻度灰尘环境

IP5X

有限防尘(灰尘侵入不影响功能)

车间 / 户外

IP6X

完全防尘

极端沙尘环境

三、防水等级(第二位数字)共9个等级

等级

防护能力

典型适用场景

IPX0

无防水保护

干燥环境

IPX1

垂直滴水无影响

普通雨天

IPX2

倾斜 15° 滴水无影响

轻度雨天

IPX3

60° 内喷水无影响

泼水节 / 喷泉场景

IPX4

任意方向溅水无影响

运动出汗 / 小雨天气

IPX5

低压喷水无影响

洗车 / 漂流

IPX6

高压喷水无影响

船舶甲板 / 暴雨环境

IPX7

1 米水深浸泡 30 分钟

游泳 / 浮潜

IPX8

持续浸泡(深度由厂商定义)

专业潜水

四、常见场景举例

运动健身:运动健身大多出汗较多,且可能有在雨天坚持户外跑步的情况,因此需要至少IPX5的防水等级

  • 常见位置:健身房、室外公园等
  • 需求:防汗水、防雨水、防尘土
  • 推荐
    • LolliClip耳机(IP56)
    • Comfo CC耳机(IP55)
  • 场景实测:跑步时耳机可抵御汗水侵蚀,小雨天气可风雨无阻

户外露营场景

户外露营可能出现大雨或涉溪情况,也可能会出现较多尘土,此时需要较高的防水防尘等级

  • 常见位置:山林、小溪旁、海边
  • 需求:防泼溅、防短时浸泡、防尘土
  • 推荐
    • M100 Plus 音箱(IPX7)
  • 场景实测:音箱可在露营地抵御尘土飞扬,同时大雨天使用无压力

通勤办公场景

通勤办公场景大多无需过多防护,因此

  • 常见位置:地铁公交
  • 需求:简单防水防尘或无需防护
  • 推荐
    • Lolli ANC耳机(无标注)
    • NeoBuds Planar耳机(IP55)
  • 场景实测:办公室环境下稳定使用,偶尔雨天通勤也可正常使用

五、选购避坑指南

  1. 防水≠防蒸汽:IPX7只能防冷水浸泡,温泉/桑拿环境仍需谨慎
  2. 防尘≠防沙尘:IP5X仅能抵御日常灰尘,沙漠等极端环境需选择 IP6X
  3. 接口防护:Type-C等接口处需重点检查密封胶圈,避免进水
  4. 质保条款:防水功能不在常规保修范围内,建议购买额外补充保修服务
  5. 防护部位:耳机产品通常只有耳机本体可防水防尘,充电仓多不支持
  6. 防护时长:所有电子产品的防水防尘等级均会随时间而逐步下降
Edifier14730405
确实好看
114
22
75
2
04-18
科普丨通勤、运动、出游,如何选对耳机?

春夏交替之际,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多,耳机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需求也愈发多元。无论是早高峰的通勤路、挥汗如雨的健身房、沉浸激战的游戏局,还是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选择一款适配场景的耳机至关重要。那么各种场景下都适合什么类型的耳机呢?

一、通勤场景:降噪与舒适的双重考量

城市通勤中,地铁的嘈杂、公交的喧嚣常让人疲惫,此时耳机不仅是聆听工具,更像一方 “移动静音空间”。春夏衣物轻薄,佩戴舒适度与便携性成为关键:

降噪性能:优先选择主动降噪深度≥45dB 的入耳式\头戴式机型,如漫步者 NeoBuds Pro3,-50dB 深度降噪可有效隔绝环境噪音,搭配环境音模式,候车时也能清晰听到报站声。

二、运动场景:稳固与耐用的硬核需求

运动时,耳机需经受汗水、剧烈晃动的考验,同时兼顾环境音感知以保障安全:

佩戴方式:耳挂式或开放式设计更稳固。漫步者LolliClip采用定向导声技术,耳夹自适应夹持结构结合镍钛合金丝,跑步、跳跃时不易脱落,同时减少90%漏音,避免运动中的尴尬。

防护等级:优先选择IPX5级以上防水防汗机型。漫步者LolliClip支持IP56级防护,还支持一键排出水珠,开放式设计保持耳道透气,适合户外跑步或骑行,动态音效增强运动节奏感。

安全设计:耳挂式耳机如漫步者Comfo CC,无需入耳即可聆听音乐,同时感知周围环境音,适合骑行、夜跑等场景,提升运动安全性。

单次超长续航:单次运动中途没电很尴尬?可以试试漫步者W280NB Pro颈挂式耳机,单次续航时长高达23小时,且配到牢固适合运动场景,配合-45dB主动降噪让你专心运动,更适合健身房等室内场景使用。

三、出游场景:续航与适应力的双重挑战

户外出游时,复杂环境对耳机的续航、防护与适配性提出更高要求:

超长续航:选择总续航≥30小时的产品,如漫步者W830NB耳机,单次续航96小时,满足一周出游聆听需求,同时-45dB降噪深度助你高铁飞机不被噪音打扰。

环境适配:耳夹式或耳挂式设计更适合徒步、登山等场景,漫步者Comfo Clip Q采用镍钛合金丝,IP56防护等级抵御沙尘与泼水,同时保持环境音感知,享受自然音效与音乐的融合。

便携设计:折叠头戴或超轻机身更易收纳,例如漫步者W800BT Free降噪版的可折叠设计,可轻松放入宽大口袋或小型背包,适合短途旅行随身携带。

季节适配小贴士

透气优先:夏季选择半入耳、开放式或耳挂式设计,减少耳道闷热感,如漫步者Lolli系列半入耳耳机单耳重量均≤6g,佩戴轻盈无负担。

防护升级:户外场景关注IPX5级以上防水与防尘,应对春夏多雨及沙尘天气,延长耳机使用寿命。

快速补电:支持快充技术的机型(如10分钟充电续航2小时),适配高频次使用需求,避免电量焦虑,目前绝大多数漫步者耳机均支持快速补电功能。

这个春夏,小漫愿你每一次聆听都能精准契合,让声音为生活增添更多舒适与乐趣。

Edifier75030117
很有帮助
35
5
30
1
04-11
科普丨Hi-Res、HWA、骁龙畅听,这么多认证标准该信哪个?

耳机圈最近流行“贴金”—— 打开购物车,Hi-Res 金标、HWA 金标闪瞎眼,旁边还蹲着个骁龙标暗中观察。这届消费者堪比“耳机质检员”,看着参数表眉头紧锁:“这些花里胡哨的认证,到底是智商税还是真干货?” 别急,今天小漫给大家逐一介绍,把这些金标掰扯明白!

一、各项认证标准横向对比

Hi-Res WIRELESS金标

HWA金标

骁龙畅听

认证编解码

LDAC、LHDC

支持LHDC、LDAC、aptX Adaptive、LC3等

aptX系列:aptX HD、aptX adaptive、aptX Lossless

频响范围要求

高频40kHz以上

20~40kHz

20~22.7kHz

延迟要求

左右时差±50us

端到端低于200ms

无要求

SNR(信噪比)

无要求

>110dB

>93dB

码率\采样率要求

96kHz/24bit以上

900kbps以上

96kHz/24bit以上

900kbps以上

48kHz、24bit以上

570kbps以上

制定机构

日本音频协会(JAS)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

高通

认证偏向

音质认证要求高

全链路体验要求高

稳定省电

机型举例

Lolli Pro 3i

Lolli Pro 3

STAX SPIRIT S5、NeoBuds S

支持连接设备

绝大多数安卓手机

国产安卓手机为主

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机

二、逐个拆招:每个金标都在“偷偷内卷”

  1. Hi-Res WIRELESS 金标:音质界的“处女座”

日本音频协会 JAS 搞的认证,堪称耳机界的“ISO 质检”。它就干一件事:死磕音质。强制要求支持 LDAC 或 LHDC 编码,相当于给耳机装了一条“音频高速公路”,能传输 96kHz/24bit 的无损音乐 —— 啥概念?普通 MP3 是“乡间小路”,Hi-Res 是“八车道高速”,连歌手换气的口水声都能听得明明白白。
但它有个“致命短板”:不管延迟!尽管大多数认证了Hi-Res WIRELESS Audio小金标的耳机都会积极争取做到全面发展,延迟也通常能降至100ms以下,但总有不信邪的耳机品牌,认证了小金标就不管不顾其他参数,延迟高到起飞。适合人群:闭着眼听音乐的发烧友,反正不看画面,音质到位就行!

  1. HWA 金标:国产技术的“六边形战士”

中国电子音响协会推出的 HWA,堪称耳机界的“全能型学霸”。别的认证只盯着音质或延迟,它偏要“我全都要”:

编解码:认证时支持 LHDC、LDAC、aptX Adaptive 等,相当于精通“中英日法”多门语言,不管你用某米还是某为,安装还是鸿蒙,总能找到合适的“翻译官”;

同时也明确要求了至少96kHz/24bit 的无损音乐,这点和Hi-Res WIRELESS是一样的;

延迟:明确要求<200ms,打《王者荣耀》时技能音效和画面同步率 99%,再也不怕“听声辨位慢半拍”;

信噪比>110dB:底噪低到几乎无法察觉, 动态范围大,“大场面” Hold 住全场;

隐藏技能:连续航都要管!要求单次续航≥6 小时,再也不用出门带“耳机充电器三件套”。
简单说,HWA 就是“实用主义天花板”,适合上班通勤、追剧打游戏啥都干的“时间管理大师”—— 毕竟谁会拒绝一个“音质好、延迟低、续航长” 的全能选手呢?

  1. 骁龙标(aptX 系列):安卓党的“延迟救星”

严格来说不算“金标”,但高通的 aptX 系列实在太能打,必须单独拎出来说。尤其是 aptX Adaptive,能根据使用场景自动切换码率:听歌时用高码率保证音质,打游戏时秒切低延迟模式,延迟低至 40ms—— 比你眨眼睛还快!缺点是依赖安卓设备,iPhone 用户只能默默流泪(苹果:我自有生态,不需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金标”

认证只是 “入场券”,真正的好音质还得看硬件(喇叭单元)、算法(调音技术)、续航(别刚听半小时就没电)。就像选奶茶,有人爱纯茶的清爽,有人爱芋圆的丰富,没有 “金标之王”,只有 “听起来对味” 的好声音。下次挑耳机时,先问问自己:“我是要沉浸式听音乐,还是边打游戏边秀操作?” 想清楚需求,再看金标,保准不踩坑!

柏林
确实好看
119
37
99
2
03-27
科普丨耳机界的 “零整比”,维修成本堪比买新机?

在汽车行业,"零整比" 常用来形容零部件总价与整车价格的比例。而在耳机领域,这一现象同样存在:看似微小的耳机,维修费用却可能高达整机价格的 30%-70%。本文将以小漫家的耳机为例,揭秘耳机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的行业密码~

太长不看版:

  • TWS耳机(例如NeoBuds Pro 3)内部集成大量元器件,还要兼顾耳机外壳完整性,维修费用高,不如直接更换单只新耳机重新配对
  • 头戴式耳机的可拆卸替换模块(头梁垫、耳罩等)可以直接购买替换,塑料件返厂维修费用不高,但主板部分维修费较高,可能出现维修费高于换新的情况
  • 若贪图便宜在个人作坊维修,可能会导致声音、功能与原装耳机有差异的情况,在付出额外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后也没能获得更好的体验
  • 建议在使用期间注意耳机保养,定期清理,合理充电
  • 主打音质的耳机更建议购买延保服务,过保后维修价格会过高
  • 漫步者常规耳机均可在微信商城或APP商城中购买单耳或充电仓配件

一、TWS 耳机:毫米级精密的代价

以漫步者 NeoBuds Pro 3 为例,单只耳机体积不足 3 立方厘米,却集成了音频Soc芯片组、复合振膜动圈+楼氏动铁双单元、三麦克风阵列和智能触控模块、蓝牙天线、电池等百余个元件。维修时需面对:

  • 芯片级维修:蓝牙、音频解码、整机算力提供的Soc芯片组焊接需在显微镜下操作
  • 声学校准:动圈与动铁单元相位匹配误差需控制在 03mm 内
  • 防水工艺:IP54 级防水拆解后需重新涂覆密封胶以维持防尘防水性能
  • ……

如此严苛的维修难度,也让维修费用直线上涨,基本上维修好一只TWS耳机的价格也已经够再买一只全新的耳机了~

并且如果贪图便宜在个人作坊维修,可能会导致声音、功能与原装耳机有差异的情况,在付出额外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后也没能获得更好的体验

因此小漫建议大家在TWS耳机单耳损坏的情况下最好直接选择购买替换单只耳机配件,重新配对即可继续使用

二、头戴式耳机:模块化设计的双刃剑

漫步者头戴式耳机大多采用 "功能舱 + 结构件" 的模块化设计:

  • 自适应头梁:由金属支架与PC\ABS\PET等材质构成,其中塑料材质部分若出现损坏基本不能修补,只能更换整体头梁,而头梁上的皮质出现磨损可拆卸后更换,价格较低;
  • 声学耳罩:蛋白皮 + 记忆海绵材质,卡扣设计,可整体更换,第三方耳罩可能出现卡扣不兼容、声学调教与官方不适配等情况,小漫建议大家购买官方耳罩;
  • 主板与单元:包含数十个前馈麦克风、发声单元、线圈、降噪芯片、充电保护芯片、电池等元器件,整体维修较TWS简单一些,但若主板上的元器件损坏,也大多只能更换整个主板

这种设计虽提升了维修效率,但也导致维修成本飙升,若头戴式耳机出现故障,大多都是更换完整的某一模块,因此维修成本也不低

各位漫友也可以自行更换耳罩等简单的配件,在商城中直接购买即可~

、行业潜规则:维修不如换机

TWS耳机这种结构精密的耳机产品大多配件成本不贵,可能仅占整机成本的30%,但由于拆机及复原困难,导致人工维修成本非常高,可能维修一只耳机的价格能占购买价格的80%以上,甚至需要维修的问题较多情况下都足够单独购买一只同型号耳机了,因此行业普遍建议TWS耳机在单耳损坏情况下直接购买单耳配件,重新配对使用;

建议各位漫友直接在漫步者微信商城、APP商城内联系客服购买对应的单耳或充电仓配件,若自行购买可能出现固件版本不一致的情况,会导致无法配对哦

头戴式耳机中的可替换部件(耳罩、头梁、头梁软垫等)大多可提供较低价格的维修,但若耳机发声单元和主板出现问题,可能也会出现和TWS耳机类似的高维修价格,因此这种情况也大多建议直接整机换新;

、延长寿命指南

  1. 充电管理:避免过度充电,使用合规的充电器
  2. 清洁维护:每月用酒精棉片清洁耳塞 / 耳罩,防止异物堵塞
  3. 物理防护:使用专用收纳盒,避免挤压折叠
  4. 软件检测:经常查看APP内的耳机情况,了解耳机状态

对于主打音质的耳机,建议大家优先选择品牌提供的延保服务,因为维修的成本高于耳机成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提供整机或配件直接换新服务,且品牌官方提供的维修可以确保耳机产品在维修后声音质量不会出现下降;

而普通TWS耳机用户,可考虑在购买时勾选购买第三方意外损坏险,将维修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毕竟,在 "零整比" 魔咒下,防患于未然才是最经济的选择~

飞翔
感谢分享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左\右耳耳机提示离线怎么办?

    看到很多漫友都遇到过一只耳机正常工作,另一只耳机却无法连接或者没有声音的情况,本...

168
20
84
5
03-04
科普丨不同场景专属纯音乐指南

各位漫友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试图在工作中全神贯注,却被外界干扰思绪;夜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运动时感觉缺乏动力,无法坚持;背书时记忆力欠佳,效率低下;甚至在烦躁焦虑时找不到出口。各位漫友可能会在此时用耳机听一些自己熟悉的歌来放松,一边播放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一边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歌词本身就会让你分心,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入睡困难。

小漫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期关于不同场景适用的纯音乐方向指南,各位漫友可以尝试后在评论区给出评价哦~

太长不看版:

  • 专注工作听粉红噪音;

  • 创意激发听环境音与轻音乐;

  • 助眠音乐使用循环自然声;

  • 运动场景听步频+10节奏音乐;

  • 背书记忆时听无歌词古典乐;

  • 烦躁焦虑听低频共振音;

一、专注工作场景:粉红噪音
声音特点:类似平缓的沙沙雨声,比白噪音更温和
推荐选择:雨林声、风扇转动声、老电视雪花声
哪里找:QQ音乐\网易云等搜「粉红噪音」,或直接用风扇/空调背景声

二、创意激发场景:环境音+轻音乐
关键组合:水流/鸟鸣声+钢琴/竖琴的混合音轨
创意激发推荐曲目:专辑《Coffee Shop Ambience》系列

三、助眠场景:规律循环自然声
最催眠声音TOP3:
① 海浪反复冲刷沙滩的声音
② 柴火燃烧的噼啪声
③ 山林里持续的蝉鸣
推荐曲目:漫步者Edifier Connect APP内的音乐板块有睡眠歌单哦

四、运动激励场景:动态声场激励
万能公式:跑步步频+10=音乐每分钟节拍数(BPM)👉🏻
比如慢跑步频170/分,可选BPM180的电子/摇滚
运动推荐曲目:漫步者Edifier Connect APP内的音乐板块运动歌单

五、背书记知识→ 不带歌词的古典乐
记忆推荐曲目: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小贴士:背景音乐音量保持在能听到但不明显干扰思绪的程度

六、烦躁/焦虑时→ 低频共振音
快速舒缓推荐曲目:
✓ 寺庙钟声混响(B站搜“梵音疗愈”)
✓ 鲸鱼叫声录音(专注海洋声音的播客节目)
✓ 手指轻敲木盒的节奏声

使用小贴士:
① 优先选无歌词的纯环境声
② 每种声音试听5分钟,感觉专注/放松就继续
③ 用M0外放也有效,不必追求高端音响

现在打开你的音乐软件,建一个「声音药箱」歌单吧!用对了声音,日常琐事能变得像游戏闯关一样轻松有趣~

你在睡觉前会听什么助眠?(多选)
  • 纯音乐
  • 自然声(海浪、下雨等)
  • 相声\评书\脱口秀
点击上方按钮,选择你的观点 确认投票
sslbknj

飞机入睡法

251
93
106
14
02-25
科普丨音箱摆放是玄学or科学?100元预算改造你的听歌环境

「音箱贴墙声音闷,间距太大没低频」——你的听歌环境可能正在谋杀音质!

本文小漫将通过 声学原理拆解 + 步骤演示 ,教你如何用 普通家具 和 低成本道具 实现声场优化,所有方案均标注摆位示意与预算成本,小白也能安全操作~

太长不看版:

  • 家庭音响系统听感差通常是由于反射声过多导致的
  • 需要通过调整摆放方位和室内摆设将反射声比例调整至20%~30%
  • 搭建音箱与人耳的60°“黄金三角”
  • 通过墙壁改造消除墙面“声音杀手”
  • 通过地毯与现有书本减少多次回声

一、音箱声场的核心秘密:直达声 vs 反射声

任何听感都由两种声波混合而成:

直达声:从音箱直接传到耳朵(决定声音清晰度)

反射声:经墙面/家具反射后抵达耳朵(影响声场宽度)

而合适的直达声与反射声比例会大大提高你的音箱听感

科学的黄金平衡比例

反射声比例

主观听感

<20%

声音干瘪,“头中效应”严重

20%-30%

声场自然,定位精准

>40%

低频浑浊,细节丢失

通过摆位控制反射路径,是低成本改造的核心逻辑

目前大多数家庭环境的问题都是“反射声比例过多”

二、100元改造实操指南(附摆放定位图)

■ 第一步:搭建黄金三角(0元)

-摆位公式:

人耳 ↔ 左/右音箱距离 ≈1.2米

两音箱夹角 ↔ 人耳 ≈60°

音箱高音单元 ↔ 人耳高度偏差 ≤10cm

-操作示意图:

↑用书本/鞋盒/音箱支架等任何稳定物品垫高音箱高音单元对准耳朵高度

■ 第二步:消除墙面“声音杀手”(40元预算)

在家庭声学设计中,第一反射点影响声场清晰度和立体感。处理第一反射点可减少声音模糊、声像定位不准和音色改变等问题。

-问题定位:找到 第一反射点(主反射区)
-操作方法:
镜面定位法:
坐在第一步中寻找到的听音位上,另一个人在墙上放一面小镜子,沿墙面缓慢移动,当镜子中能看到音箱高音单元时,此处即为反射点。


低成本解决方案:

道具

单价

安装位置

效果

鸡蛋棉(吸音)

15元

裁剪成30x30cm方块贴在反射点

削弱高频反射

DIY软包挂画

25元

IKEA画框+旧T恤填充悬挂墙面

扩散中频声波

■ 第三步:家具声学物尽其用(0元)

平行的墙壁可能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反射,从而出现「多次回声」,让声音变得难听。可以用力拍击双手,如果听到了回声,便说明听音室内有些问题

-书架改造:

将书籍按 前高后低 方式错层摆放(厚度>5cm)在墙边

形成天然扩散体,破坏平行墙面驻波

示例布局:

-窗帘调控:
听音乐时拉至覆盖墙面面积的 60%-70%(最佳吸音比例)

■ 第四步:破解地面声波陷阱(60元预算)

同墙壁的回声反射,地面也有可能会出现多次回声问题

-地毯铺设规范:

音箱音箱

↓ ↓

[ 铺设区 ]▨▨▨▨▨▨

[ 铺设区 ]▨▨▨▨▨▨

人耳位置

▨ = 厚毛绒地毯(厚度≥5mm,尺寸≥0.8m×1.5m)

作用:吸收地面反射的低频驻波

-减震垫制作:
剪裁旧瑜伽垫或鼠标垫垫在音箱底部,隔离桌面共振。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百元成本内低成本改造家庭听音环境,大大提高你的音箱听感,即使条件不允许完成所有步骤,也可以参考以上方式完成其中几项改造哦

你会给音箱做“声学装修”吗?
当然会!好听最重要! 不会~随便摆摆能听就行
点击上方按钮,选择你的观点
🍂焐🍀
确实好看
759
179
614
45
02-17
科普丨耳机丢了怎么办?两种方式助你找回爱机

耳机丢了别慌张!漫步者双保险助你快速找回爱机

TWS耳机体积小巧,但难免会遇到“藏猫猫”的尴尬情况。如果你的漫步者耳机不慎丢失,别急着放弃! 根据耳机是否保持连接状态,小漫家的APP提供两种智能找回方案,即使耳机处于离线状态也有线索可循。

太长不看版:

  • 耳机连接状态下使用「找回耳机」功能
  • 耳机离线状态下使用「设备位置」功能
  • 手机可设置防丢提醒功能主动防丢
  • 搭配充电仓刻字\粘贴定位贴纸等方式主动防丢
  • 防丢理念「三秒归仓」原则

----------------------------------------

第一种方案:实时高频寻声(需耳机保持连接)

适用场景:

耳机本体掉落在沙发缝隙、地毯下方、被衣物遮盖等近距离隐藏场景

操作步骤:

保持手机-耳机蓝牙连接状态(若已断开请尝试重连)

打开Edifier Connect APP

点击右上角「设备设置」图标→ 找到「找回耳机」功能

触发高频报警音(音量自动拉满,适合安静环境定位)

注意要点:

有效范围:建议在10米蓝牙覆盖范围内使用

特殊设计:若单侧耳机丢失,可选择单独播放左/右耳警示音

隐私保护:触发报警音后,双击触控区可手动关闭

使用提示:请勿在佩戴过程中开启找回耳机功能,否则高频提示音可能会损伤听力哦!

----------------------------------------

第二种方案:离线轨迹追踪(无需当前在线)

适用场景:耳机遗落在公共场所(咖啡馆、健身房等),需通过历史定位信息缩小搜索范围

使用前提:日常使用中已开启 APP定位权限(手机系统设置内需授权)

耳机曾与APP完成地理位置数据同步

操作步骤:

打开APP点击「我的」→ 进入「设备位置」地图页

查看耳机最后在线时间与定位标记点

关键技巧:

点击右侧「导航」按钮:可直接跳转地图APP导航至标记点

利用「时间重合法」:对照行程轨迹与自身活动时间,优先排查重合场景
----------------------------------------

双重防护锦囊:让耳机主动防丢

🔹 日常防护建议

自定义设置「防丢提醒」功能:设置快捷指令\日常程序(不同手机系统的名称不同)当「耳机与手机断开连接」时,推送「通知警报:耳机断开连接」

定制耳机命名(如「办公室专用」):快速定位对应设备,避免多设备混淆

充电仓刻字标识:通过个性化刻字增加他人归还概率

🔹 硬件配件加持

选购「防丢硅胶挂绳」连接充电仓,可搭配钥匙扣或背包使用

使用「定位贴纸」(含二维码身份信息),方便拾取者扫码联系

高阶技巧:数据抢救预案

即使无法找回耳机,也要确保隐私安全:

通过APP「解除设备绑定」,避免他人获取已保存的Wi-Fi密码等数据

在「账号设置」中注销设备使用记录,防止信息残留

📢 重要提示
市面多数TWS耳机仅支持在线状态找回,漫步者的离线定位功能需在 日常提前开启定位权限。建议新用户首次配对时,在APP弹窗中勾选 「始终允许位置访问」(不影响续航),为防丢提前布控。

✨ 终极防护理念
与其在丢失后补救,不如养成 「三秒归仓」习惯 :每次取下耳机后默念3秒,完成「擦拭→检查→入仓」动作,配合官方智能防丢系统,从此告别耳机丢失焦虑!

隔夜黄花菜

整盒丢了怎么办

377
213
101
45
01-20
科普丨鞭炮声为啥很难被降噪?

春节,本就是热热闹闹的节日,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但是不少漫友发现,即便戴着降噪耳机,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似乎也很难被完全消除,这又是为什么呢?

太长不看版:

  • 鞭炮声属于瞬间爆发的高强度噪音,能轻松超过100分贝,耳机普遍仅能降-50分贝
  • 鞭炮声的频率组成复杂,低中高频均有,而降噪耳机通常对规律的低频噪音管用
  • ANC主动降噪需要对外界噪音做成分析,发出相位相反声波抵消噪音,鞭炮声太快耳机“来不及反应”
  • 耳机主要用来听音乐,因此被动降噪(物理阻隔)噪音能力不如纯粹的隔噪耳机
  • 外出活动时降噪耳机容易偏离初始佩戴位置导致降噪效果变差
  • 鞭炮声会被反射、叠加,在空间中形成一种弥漫在整个空间的嘈杂声场,耳机很难应付
  • 即使不能完全消除噪音,降噪耳机也可以减少鞭炮声对耳朵的伤害
  • 最好的“降噪”是燃放鞭炮期间不出门

一、外部噪音

1、强度过高

最主要的原因,鞭炮声属于瞬间爆发的高强度噪音,其分贝值往往能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像一些大型鞭炮燃放时,瞬间产生的声音可以轻松超过 100 分贝甚至更高。而目前大多数降噪耳机,虽然具备一定的降噪能力,但其设计初衷主要是应对日常相对较为平稳、强度没那么高的环境噪音,比如交通工具行驶的声音、办公室里的嘈杂声等,普遍的降噪能力也在-50dB以内(每提高10dB,人感受到的响度就会翻一倍,因此50dB到100dB之间感受到的音量甚至可以相差32倍而不是2倍)对于鞭炮这种超高分贝的瞬间强噪,超出了其常规能处理的范围,很难将其大幅度削弱到让人感觉安静的程度。

2、频率复杂

鞭炮声的频率组成十分复杂,涵盖了从低频到高频较宽的频段范围。低频部分可能带来那种沉闷但极具穿透力的 “砰砰” 声,高频部分则是尖锐刺耳的响声。降噪耳机通常是基于对一些常见的、相对规律的低频频率噪音进行分析和处理来实现降噪功能的,面对鞭炮声这样复杂多变、全频段覆盖且毫无规律的噪音,很难精准地识别并生成完全相反的声波去抵消,所以就很难实现理想的降噪效果。

二、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及局限

1、主动降噪原理的限制

主动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置的麦克风监测外界噪音,然后产生与之相位相反、振幅相同的声波,让二者相互抵消,从而达到降噪目的,这在小漫此前的《科普丨耳机降噪那些事》中有过详细解答。而降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分析、生成并释放抵消声波,但鞭炮声是瞬间爆发出来的,等耳机检测到鞭炮声再做出反应时,往往鞭炮声已经传播过来一部分了,导致后续即便有抵消声波产生,也没办法把已经进入耳朵的那部分鞭炮声消除,整体的降噪效果就大打折扣咯。

2、被动降噪的不足

被动降噪主要指的是依靠耳机的耳罩等物理结构,通过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声音传入耳朵,例如入耳式耳机的硅胶耳套和头戴式耳机的大耳罩。但耳机毕竟是用来听歌的,要兼顾佩戴的舒适性,耳罩不会做得特别厚重、密封程度也有限,对于鞭炮声这种能量很强、能通过空气等介质强力传播的声音来说,仅仅依靠被动降噪的方式,能阻挡的部分十分有限,大量鞭炮声还是会穿过耳罩进入耳道被我们听到。

三、实际使用场景因素

1、佩戴贴合度问题

要想降噪耳机发挥出较好的降噪效果,佩戴时和耳部的贴合度至关重要。如果在春节外出活动时,比如在户外看烟花、走亲访友途中遇到放鞭炮,人们可能处于走动状态,耳机容易出现松动,与耳部贴合不紧密了,外界的鞭炮声就更容易乘虚而入,导致降噪效果变差。

2、环境开放性影响

春节放鞭炮往往是在比较开阔的室外环境居多,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且不断反射、叠加,形成一种弥漫在整个空间的嘈杂声场。和在相对封闭、声音传播受限的室内环境不同,这种开放环境下的鞭炮声更难通过耳机去屏蔽,因为声音来源多、传播路径复杂,降噪耳机应对起来当然就显得力不从心啦

因此虽然降噪耳机在很多日常场景中能帮助我们减少噪音干扰,但面对春节鞭炮声这样的特殊、高强度复杂噪音,确实很难达到非常理想的降噪效果。

不过降噪耳机起码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显著降低噪音对耳朵造成的伤害,因此即使不能完全隔绝噪音,也建议大家佩戴好降噪耳机哦。

假如真的完全不想听到噪音,小漫给出的建议是……大过年的尽量不出门啦,房屋的墙壁等结构能屏蔽大多数噪音,开开心心过大年,留一副好耳朵到明年~

￴ ￴ ￴￴ ￴￴￴
漫友新年快乐
  • 小漫带你玩
    科普丨耳机降噪那些事

    进入社区的各位漫友大多都是漫步者耳机用户,手中大多至少有一副蓝牙耳机,其中入耳式...

134
37
112
5
01-08
科普丨以声道划分,音箱都有哪些分类?

各位了解音箱的漫友们都知道,音箱分2.0\2.1\5.1…等多种声道类型,那么各位了解各种类型声道音箱都有适合什么场景吗?

太长不看版:

  • Y声道中,X代表主箱体数量,Y代表低音箱数量,例如2.1音箱就是2个主箱体配1个低音箱;
  • Y.Z声道中,X代表主箱体数量,Y代表低音箱数量,Z代表天空(补充)声道数量,例如5.1.2音箱就是5个主箱体搭配1个低音箱+2个天空声道;
  • 单声道(0、1.1音箱)普遍较小易携带,但立体声方面有局限性;
  • 0声道,最常见的书架箱配置,可大可小,适合追求音质和立体声效果;
  • 1声道,在2.0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低音炮,或是将低频发声单元完全剥离,适合游戏、电影等注重低频的场景;
  • 1、7.1等多声道,极致的环绕声效果,适合在客厅或独立房间打造家庭影院;
  • 1.2、7.1.2等,在5.1、7.1基础上增设两个天空声道,立体声效果更佳,适合有较大空间的用户打造更完善的家庭影院;

简单的讲,这些2.0、2.1等音箱类型,其实是以“声道数”来划分的。“.”前面的数字代表了覆盖绝大多数频段的箱体个数,这些箱体是要用来组成声道的,因此大多有着摆放方位的限制,一般是2个、4个、5个、7个这样的数字,分别对应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加一个居中、左前右前左侧右侧左后右后加一个居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混乱?你只需要记住“.”前面的数字代表声道数量即可

“.”后面的数字一般代表低音炮数量,目前家用音响普遍只有“.1”这个选项,即只有一个低音炮。

那么最终我们就可以了解到,X.Y声道中,X代表主箱体数量,Y代表低音箱数量,例如2.1音箱就是2个主箱体配1个低音箱,7.1音箱就是7个主箱体配1个低音箱;

那么解释完这些奇奇怪怪的数字后,各类型音箱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单箱体音箱(1.0、1.1音箱)

特点:

结构简单紧凑:整体构造就是一个独立的箱体,易于放置和携带,不会占据过多空间,无论是放在桌面、书架上还是其他位置,都能轻松安置,外观往往简洁大方,可很好地融入各种家居或办公环境中。

使用方便:通常只需要连接好音频源,比如电脑、手机等,就能直接使用,不需要复杂的布线和组合操作,对于普通大众日常聆听音乐、观看视频等基础的音频需求来说,足够便捷。

价格范围广:从较为便宜的入门级产品到高品质的专业单箱体音箱都有,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预算灵活选择。入门级产品价格亲民,能满足基本的声音播放需求;而中高端产品则在音质、材质等方面更为考究,可提供出色的听觉体验。

音效有局限:由于只有一个箱体,在营造立体声音效方面相对较弱,声音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不如多箱体音箱那么丰富和强烈,但对于不追求极致环绕音效的普通用户来说,也是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

选购建议:

适合普通日常使用场景:如果您只是平时在家里或者办公室简单听听音乐、看看电影、上上网课等,对声音效果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只是需要一个能清晰发声的设备,那么一款性价比高的单箱体音箱就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很多人在电脑桌上放置的小型单箱体多媒体音箱,价格实惠,能很好地辅助日常的音频播放需求。

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对于刚开始接触音箱,或者不想在音频设备上投入过多资金的朋友来说,单箱体音箱的低价格门槛很友好,能在有限预算内获得基本满意的声音体验。

建议产品:M0、M230、New-X

2.0 音箱(双箱体音箱)

特点:

立体声音效:由两个箱体组成,一般分为左声道音箱和右声道音箱,通过合理的摆放和音频信号的分离,可以营造出比较明显的立体声音效,让声音更具空间感和层次感,比如在听音乐时,能清晰分辨出乐器来自不同的方位,观看电影时也能增强场景的真实感。

音质表现更佳:相较于单箱体音箱,两个箱体可以有更多空间去安置更好的发声单元、分频器等组件,在音频的解析力、频响范围等方面往往能有更好的表现,声音更加纯净、饱满,能还原出更接近原始音频的效果。

外观设计多样:有小巧精致的桌面款例如N300和MR3BT,适合放置在电脑桌两侧打造私人的小型音乐空间;也有较大尺寸、造型典雅的款式,如S2000MKIII、S3000MKII,可作为家居音响的一部分,与家居装饰相得益彰,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对摆放有要求:为了获得最佳的立体声效果,两个箱体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摆放,通常是与聆听者呈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并且要避免周围有过多的遮挡物,否则可能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和立体声效果的呈现。

选购建议:

追求音质和立体声音效的用户:如果您是音乐爱好者,平时喜欢聆听高品质的音乐,注重对歌曲中各种乐器、人声细节的还原,希望能体验到立体环绕的听觉感受,那么 2.0 音箱是很好的选择。像一些用于音乐欣赏、音频制作等专业或准专业用途的场合,2.0 音箱能更好地满足需求。

桌面音频使用为主的人群:对于经常坐在电脑前工作、娱乐,希望能在有限的桌面空间内打造出较好的声音环境的人来说,一对合适的桌面 2.0 音箱既不占太多地方,又能极大提升音频体验,例如在家办公时听着立体声音效的音乐放松心情,或者玩游戏时通过音效增强沉浸感。

建议产品:N300、MR3BT、S880MKII、S3000MKII等

2.1 音箱

特点:

增强低频效果:由两个卫星音箱(左右声道)和一个低音炮组成。其中低音炮专门负责低频声音的播放,能够发出更强劲、更有力度的低音,在播放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比如摇滚、电子音乐,或者观看有大量爆炸、撞击等特效场景的电影时,可以让整体音效更加震撼,带来强烈的听觉冲击。

兼顾立体和重低音:在具备一定立体声音效基础上(通过两个卫星音箱实现),融入了强大的低音补充,使得声音的整体表现力更加丰富,既可以听到清晰的中高频声音细节,又能感受到浑厚、深沉的低频,营造出更具氛围感的音频环境。

占用空间相对较大:由于增加了一个体积通常较大的低音炮,相较于 2.0 音箱在空间占用上会多一些,需要有合适的位置来放置低音炮,而且要考虑其与卫星音箱的合理布局,以达到最佳的音效效果。

功率要求较高:整体的功率一般比单箱体和 2.0 音箱要大,尤其是低音炮部分,这就需要有稳定充足的电源供应,同时在连接设备时也要注意音频源的输出功率是否能与之匹配,避免出现功率不足或过载等影响音质和设备寿命的情况。

选购建议:

喜欢重低音效果的人群:如果您热衷于节奏感强烈的音乐类型,追求那种震撼的低音带来的动感体验,或者在观看电影时希望能充分感受到特效场景所伴随的强大低频音效,像影院般的听觉感受,那么 2.1 音箱会是比较契合您需求的产品。比如很多年轻人在宿舍或者自己的小房间内用 2.1 音箱来听流行音乐、玩游戏、看大片等。

打造家庭娱乐音频系统的用户:在家庭的客厅、卧室等环境中,如果想构建一个既能满足日常音乐、视频播放的基本立体声音效,又能在需要时营造出浓厚氛围的音频系统,2.1 音箱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它相对多声道的家庭影院音响系统成本更低,却也能带来较好的听觉享受。

建议产品:R101V、M30SW、R206BT、S301

5.1 音箱及以上多声道音箱(如 7.1、9.1 等)

特点:

极致的环绕音效:以 5.1 音箱为例,它包含了五个卫星音箱(前置左、中、右声道,后置左、右声道)和一个低音炮,能够营造出非常逼真、全方位的环绕立体声效果,让聆听者仿佛置身于音频所营造的场景之中,比如在观看电影时,能清晰感觉到声音从不同的方向传来,飞机从头顶飞过的声音、背后有人走路的声音等都可以精准呈现,极大地增强了沉浸感和观影体验。更高级的 7.1、9.1 等音箱则进一步细分和增加声道,使环绕效果更加细腻、精准。

专业性强:这类音箱多应用于专业的家庭影院系统、专业的音频工作室等场合,对音频的还原度、各个声道之间的协调性等要求极高,相应地在音箱的设计、制造工艺以及组件配置上都采用了高品质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以确保能够精准地播放出每一个声道的声音,达到理想的音频效果。

安装和调试复杂:由于声道数量多,各个音箱的摆放位置有着严格要求,需要按照标准的布局方式进行设置,并且还需要通过专业的音频校准设备或者软件进行调试,以保证各个声道的音量平衡、声音延迟等参数处于最佳状态,否则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环绕音效优势,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操作难度较大。

价格较高:因为其具备高端的性能和复杂的技术,在研发、生产等环节成本较高,所以整体售价往往比较昂贵,尤其是一些知名品牌的高品质多声道音箱产品,通常属于中高端的音频设备范畴。

选购建议:

打造专业家庭影院的用户:如果您想要在家中构建一个媲美商业电影院观影体验的家庭影院系统,平时热衷于观看高清电影、蓝光影片等,追求极致的视听享受,那么 5.1 音箱及更高级别的多声道音箱是必不可少的选择。通过精心的安装和调试,能让您在家中就能感受到如同身处电影院般的震撼环绕音效。

专业音频制作、影视后期等领域从业者:对于从事专业音频制作、影视后期音效处理等工作的人员来说,多声道音箱可以帮助他们更精准地监听声音效果,准确判断各个声道的音频细节,从而进行更专业的创作和调整,这类人群需要依靠高品质的多声道音箱来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1.2 音箱

组成及特点:由前置左、中、右声道音箱,两个环绕音箱,一个低音炮以及两个天空声道音箱组成。在传统 5.1 声道的基础上增加了天空声道,能够营造出更加逼真的三维音效,让声音从头顶上方传来,增强了声音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使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选购建议:适合希望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体验沉浸式全景声效果的用户,如普通家庭客厅。如果房间天花板允许合理安装天空音箱,且对三维音效有较高要求,平时喜欢观看支持杜比全景声、dts:x 等三维音频格式的电影、电视节目或玩游戏的用户,5.1.2 音箱是个不错的选择.

7.1.2 音箱

组成及特点:在 7.1 声道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天空声道,即由前置左、中、右声道音箱,两个侧环绕音箱,两个后环绕音箱,一个低音炮以及两个天空声道音箱组成。相比 5.1.2 音箱,7.1.2 音箱的环绕声场更加丰富,能够提供更细腻的后部声像定位和更宽广的环绕声覆盖,使听众仿佛置身于声音的包围之中,进一步提升了沉浸式音频体验.

选购建议:适合对电影中的复杂音效层次、精确的声源定位以及更完整、紧密的后部包围感有较高要求的用户,如影音爱好者或专业家庭影院用户。如果房间空间较大,能够合理布置多个音箱,且预算相对充足,7.1.2 音箱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带来更加震撼和逼真的音频体验.

40
4
2
3
2024-12-31
科普丨戴上耳机后的“滴”声是啥?能关吗?

近期看到一些平台的漫友向小漫反馈,耳机中发出的“滴”声是啥?能不能关掉?小漫连夜找研发小哥确认后,找到了“罪魁祸首”,本期科普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漫友因为耳机被对象误会?

太长不看版:

  • 大部分耳机的“滴”声是耳机连接、状态切换提示音,可以关闭或调低音量
  • 少数耳机的“滴”声是自适应EQ\自适应降噪补偿测量,不能关闭
  • 自适应EQ可以根据不同耳道的漏气情况提供低频补偿
  • 自适应降噪补偿可以根据不同耳道的漏气情况补偿降噪效果

耳机提示音

首先我们都知道,大部分无线耳机是有提示音的,其功能和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例如小漫家的耳机大多使用的是“人声提示音”,会根据耳机状态给大家发出明确的人声提示,例如“降噪开”“开机”“游戏模式”等等,方便大家确认耳机的工作状态。少部分耳机因为形态和功能需要,没有配备人声提示音,以最纯粹的“滴”声进行了替代。

提示音可能出现的情况:连接提示、降噪模式切换、音效模式切换、电量提示等

这种提示音大多是可以关闭或降低音量的,具体位置如下:

Edifier Connect耳机连接界面→右上角设置按键→耳机提示音

可以将音量调至0以关闭提示音

入耳检测\自适应EQ测量\自适应降噪补偿测量

另一种情况就是小漫家去年开始陆续在耳机上使用的“AI多模态自适应系统”啦,目前支持的耳机有Lolli3 ANC、NeoBuds Pro 2、LolliClip等。

这套系统工作时会在佩戴时发出“滴”声,通过耳机内测麦克风收集“滴”声的回声,实时测量耳机的漏气等级,自动补偿缺失严重的频段EQ及降噪,同时还肩负着入耳检测的功能~

自适应EQ功能多用于半入耳耳机或平头塞,因为半入耳耳机天然不封闭,会导致低频段的声音泄露严重(仔细想想你的半入耳耳机是不是很少有低频特别带劲的?)这种EQ自适应补偿可以在享受半入耳的舒适佩戴同时,也能欣赏高还原度的音质表现(尤其是低频)

自适应降噪补偿也是通过测量到的漏气等级为降噪提供补偿,可以有效改善半入耳\开放式耳机的降噪效果

以上这种肩负着重要功能的“滴”声是不能关闭的,大家可以等待“滴”声结束后再正式使用耳机,这样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听感及降噪效果

你的耳机支持“AI多模态自适应系统”吗?
支持~ 不支持
点击上方按钮,选择你的观点

有线半入耳耳机究竟为什么每次播放声音都会“嘀嘀”啊

115
46
103
18
2024-12-23
科普丨蓝牙版本演进,音频设备的无线变革之路

各位漫友都知道我们目前的无线耳机普遍使用的是蓝牙技术,并且基本可以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很多种设备,那么你了解过蓝牙技术是怎样逐步成长为无线音频领域最普遍的连接方式吗?

蓝牙技术自 1999 年诞生以来,历经多次迭代,在音频设备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过蓝牙诞生之初对音频的支持并不理想,甚至直到现在,蓝牙也只是“便携音乐”的选择,更注重音质的仍然会选择有线耳机和音响设备

一、蓝牙 1.0 - 3.0:探索起步,音频萌芽

初生的蓝牙仅仅是“蓝牙特别兴趣小组”几个创始成员的一个兴趣使然之作,其主要成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爱立信、IBM、英特尔、诺基亚和东芝。而其名称又源自一位酷爱吃蓝莓的北欧国王, 点击查看蓝牙名称的由来

到3.0之前,这些早期版本蓝牙主要支持的音频编解码格式是SBC,音频质量相对较低,在压缩音频过程中会丢失较多音频细节,并且对功耗的优化可以说是没有优化,连接后电量消耗速度堪比工资到账后的钱包。

  • 蓝牙 1.0:于 1999 年问世,刚刚诞生的蓝牙传输速率仅有 748 - 810kb/s,带宽较窄,无法满足高质量音频传输需求不说,延迟也非常高,音频播放易出现卡顿或不同步现象。
  • 主要用于接听电话、传真和文件传输等基本功能,尚无完善音频配置文件用于音乐播放。
  • 蓝牙 1.1:在 2001 年列入 IEEE 标准,传输速率约 723.2kbps,虽开始支持耳机模式(HSP),但很委婉地说,音质确实一般,带宽仍限制了高品质音频传输。
  • 蓝牙 1.2 :增加抗干扰跳频功能,传输速率与 1.0 相近,虽支持 stereo 音效传输要求,可实际音频效果并不理想。
  • 蓝牙 2.0:约在 2004 年发布,传输率提升至约 1.8M/s - 2.1M/s,首次能够在语音通讯同时传输文件、高质量图片及 stereo 音频,数据传输速度达蓝牙 1.0 的三倍左右,其内核增加 stereo 译码芯片,支持高级音频分发配置文件(A2DP),使得音频设备可输出起码能听的声音。
  • 蓝牙 2.1:于 2009 年推出,传输速率与蓝牙 2.0 相当,但在数据传输稳定性和能耗管理方面优化,支持全双工通信模式,改善装置配对流程,音频设备连接稳定性和便利性增强。
  • 蓝牙 3.0 HS:在 2009 年颁布,这一版本通过集成 802.11wi-fi 技术,传输速率大幅提高到惊人的24Mbps,极大提高音频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为高品质音频传输提供有力支持,但也同样因为引入了Wi-Fi无线协议,带来了巨大的功耗,完全违背了蓝牙低功耗的原则,因此如此高的带宽并没有延续到下一代

二、蓝牙 4.0 - 5.0:初见曙光,音频可用

蓝牙版本来到4.0之后,终于在听歌这方面达到了可用的程度,蓝牙4.0带来的低功耗和低延迟特性,带宽终于达到了3Mbps左右,陆续出现的apt-X、AAC等编解码格式也带来了更好的音质,不过这一时期也是被各路耳机爱好者吐槽最严重的阶段:“蓝牙听个响”“无线没音质”,主要原因就是这段时间的蓝牙耳机并没有力推LDAC等高清音频编解码格式,主流TWS耳机仍然在使用最基础的SBC和AAC

  • 蓝牙 4.0(2010 年):有经典 4.0 和低功耗蓝牙(BLE)4.0 两个分支,经典 4.0 是传统的 3.0 蓝牙升级而成,向下兼容,而 BLE 4.0 是一个新的分支,不向下兼容。 其中,BLE 4.0 的物理带宽只有 1Mbps,具有低功耗、快速搜索、快速连接等优点,但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延迟低至 3 毫秒,满足高保真音频实时传输需求,全面支持 apt-X 技术及 AAC 音频格式,推动了无线音频设备的进一步发展,被广泛应用于苹果等产品与蓝牙音频设备的连接。
  • 蓝牙 5.0(2016 年):蓝牙 5.0 的传输速度是之前版本的两倍,最高可达 2Mbps,虽对音频信号压缩、延迟和能耗的改善不大,但通过厂商优化,日常音频使用中的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广播稳定性提高,各类蓝牙音频设备借此为用户提供了更稳定、高质量的无线音频体验。

三、蓝牙 5.1 - 5.4:进阶发展,音频飞跃

此阶段蓝牙技术在音频应用上朝着高精度、高协同性、低延迟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不断优化的性能使得蓝牙音频设备能够满足更多专业和复杂的应用场景,如虚拟现实音频、智能音频生态系统构建等。

对于我们音频用户来说,此阶段带来的是更低的音频延迟和更多选择的高清音频编解码技术,例如LDAC、LHDC V3\V4\V5、aptX adaptive、aptX lossless等,在高码率和低延迟的加持下,蓝牙耳机音质终于有了质的提升,同时也凭便捷性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

蓝牙 5.1:传输速度提高到 2Mbps,理论有效工作距离增至 300 米,延迟控制良好,音频传输同步性佳,支持方向性定位,为音频设备空间布局和多设备协同工作提供精准支持,适用于多房间音频系统、无线环绕音响等需要精准定位和远传输距离的音频设备。

蓝牙 5.2: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更好支持高分辨率音频格式传输,延迟性能持续优化,满足音频实时性要求,支持低功耗设备跟踪,可将数据广播到整个网络设备,提高音频设备协同工作效率和数据共享能力,在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场景中,实现多音频设备无缝连接与协同工作。

蓝牙 5.3:最新版本之一,数据传输效率和稳定性进一步优化,适应复杂无线环境和多设备连接需求,延迟更低,满足专业音频制作、虚拟现实音频等高延迟要求场景,增强经典蓝牙安全性,平衡低能耗和高传输速率,提高电池寿命,提升设备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应用于高端蓝牙耳机、专业音频工作站等对音频质量、延迟和安全性要求高的设备。

蓝牙 5.4:主要在物联网领域带来进步,如更好安全性、能效和稳定性改进,允许蓝牙接入点与多个终端节点双向连接通信,提供加密广播数据标准化方法。在音频设备应用方面,已有部分耳机产品支持,如漫步者近期发布的耳机,基本都搭载蓝牙 5.4 旗舰芯片,连接速度大幅提升,开盖即连且几乎无感延迟,数据连接稳定性显著提高。

蓝牙各版本在带宽、延迟、音频配置文件、功耗等方面的不断演进,为蓝牙音频设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我们能够尽情享受无线音频的便捷与精彩,也期待未来蓝牙技术在音频领域带来更多惊喜与突破。

39
8
10
0
2024-12-13
科普丨长时间不使用耳机,如何保养?

有的耳机买回来后不是立即使用,或者仅在特定场景下才会用,例如专门用于飞机上的降噪头戴式耳机,或者仅在户外环境使用的开放式耳机,或者运动时才佩戴的颈挂式耳机,恰巧遇到有那么一段时间不运动\不坐飞机\不户外出行,就需要对存放的耳机做一些保护措施以延长寿命,那么如何保存这些长期不使用的耳机呢?

太长不看版:

  • 储存前将耳机电量充至50%左右,每隔一两个月充放电一次;
  • 对耳机本身进行彻底清洁,防止油污腐蚀;
  • 对有线材的耳机进行绕线保存处理;
  • 使用可以防压的包装封装保存耳机;
  • 放置于无水源、水汽、强磁场、化学物品的位置;

电池保护

  • 对于蓝牙耳机,在长时间不使用之前,应该将其电量充至大约 50% 左右。这是因为如果电池完全耗尽,可能会导致电池进入深度放电状态,从而损坏电池的电芯结构。锂离子电池在过度放电后,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使电池容量下降。而如果电池一直处于满电状态存放,也可能会引起电池鼓包等问题。这就好比一个装满水的容器,长时间放置可能会因为压力等因素导致容器变形。
  • 每隔一到两个月,最好将蓝牙耳机拿出来充一次电,让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循环。这有助于保持电池的活性,就像定期锻炼肌肉可以保持肌肉的力量一样。如果长时间不进行充放电,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会逐渐失去活性,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 存放蓝牙耳机时,应将其放置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因为高温会加速电池的自放电过程,也可能会对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可能会挥发,使电池容量减少。

耳机本体保护

入耳式\半入耳\开放式耳机:

  • 这几种耳机在使用后,耳塞或入耳部分容易残留耳垢。可以使用专门的耳塞清洁工具,如耳塞清洁棒来清理。清洁棒一般有柔软的刷毛和尖头,能够深入耳塞的缝隙中清理污垢。如果入耳式的耳塞是硅胶材质的,还可以将其取下,用温水和少量中性洗涤剂轻轻揉搓,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但注意不能使用热水,因为热水可能会使硅胶变形。
  • 耳机的机身和充电仓部分也需要清洁,可以用微湿的软布轻轻擦拭,去除油脂和灰尘,长期在弱酸性的油脂中可能会对耳机有损耗。但要避免水分进入耳机内部,进水可能会导致短路等问题。

头戴式耳机:

  • 在存放之前,应该用干净、柔软的布擦拭耳机头梁和耳罩部分。如果耳罩是天然皮质的,需要更加注意清洁。可以使用专门的皮革清洁剂轻轻擦拭,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长时间使用后,耳罩上可能会沾染皮肤分泌的油脂和灰尘,这些物质如果不清理,可能会滋生细菌,还会使皮质变硬、开裂。对于织物材质的耳罩例如S3或S5的冰感耳罩,可以使用小型吸尘器或者软毛刷轻轻刷去灰尘。
  • 耳机的扬声器部分也需要清洁,但要特别小心。可以使用压缩空气罐来吹去灰尘,避免使用尖锐的工具触碰扬声器,以免损坏振膜。振膜是耳机发声的关键部件,就像人的声带一样,一旦损坏,会严重影响耳机的音质。

线材保护,有线耳机\颈挂式耳机

  • 对于有线材的有线耳机及颈挂式耳机,线材也需要重点保护,小漫发现颈挂式耳机故障很大概率都是线材内部线路断路导致的。如果线缆缠绕得过紧或者打结,可能会导致内部的导线折断或者绝缘层损坏,进而导致耳机断路无法发出声音。因此可以考虑使用绕线器等设备,使用“8”字绕线法降低线缆损坏风险

“三防”防潮防磁防化学物品

包装

在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可以将耳机存放在原装盒里,假如原装盒已经丢失或者扔掉了,可以找到尺寸合适的收纳袋或收纳盒,在存放时要避免受到挤压。如果耳机受到挤压,可能会导致耳机的框架变形,影响佩戴的舒适度和声音的传播效果。

存放

存放位置也有讲究,存放时要远离水源、高电磁环节和化学物品:

防水防潮:
  • 除了将耳机存放在干燥的环境和使用干燥剂外,还可以考虑使用防潮箱来存放耳机。防潮箱能够有效地控制箱内的湿度,对于一些比较高端或者容易受潮的耳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湿度较大的季节,如梅雨季节,将耳机放在防潮箱中可以避免耳机受潮发霉。
  • 如果没有防潮箱,也可以使用一些简易的防潮方法。比如在存放耳机的收纳盒或者柜子里放置一些竹炭包,竹炭有很好的吸附湿气的作用。并且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情况,保持空气的流通可以降低环境的湿度,减少耳机受潮的可能性。
防磁场:
  • 存放耳机时,要尽量让耳机远离强磁场源。
  •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磁场源,如磁铁、微波炉、电视机、电脑等电器设备。如果长时间将耳机放置在这些强磁场源附近,耳机内部的电子元件和扬声器可能会受到磁场干扰。对于耳机的扬声器来说,磁场是其发声的重要因素之一。外部磁场可能会扰乱扬声器内部的永磁体磁场,使振膜的振动受到影响,进而导致音质下降,比如出现声音失真、有杂音等情况。而且耳机中的其他电子元件,如电路板上的芯片等,也可能会因为磁场干扰而出现数据错误或性能下降。
防化学物品:
  • 许多化学物质会对耳机造成损害。例如,香水、发胶、清洁剂等含有酒精、有机溶剂等成分。如果这些物质不小心沾染到耳机上,可能会腐蚀耳机的外壳、耳罩或者耳塞等部件。
  • 对于耳机外壳,特别是塑料外壳,有机溶剂可能会使其表面产生溶解、变形等情况。而对于耳罩和耳塞,化学物质可能会改变其材质的物理性质,如使耳塞变硬、失去弹性,耳罩的皮质材料可能会褪色、干裂。
  • 相信不少漫友都经历过耳机\键盘\鼠标\充电宝等塑料外壳物品不知道啥时候就多出了几道无法去除的白印,这种大多是化学物品腐蚀导致的。
Edifier03511031
确实好看
138
73
56
12
2024-12-10
14
4
5
0
2024-12-05
趣味科普丨探索听力极限,速测你是金耳朵吗?

太长不看版(这期本来也不长):

  • 人耳的听力频率极限是20~20kHz,但会随年龄而下降;
  • 可以根据小漫上传视频测试你的耳朵大概在什么年龄范围
  • 12岁以下几乎能听到20~20kHz全部频段,12~19岁会逐步下降;
  • 20岁以上可能就只能听到17kHz了,40岁左右可能仅能听到15kHz;
  • 60岁以上大多仅能听到10kHz,低频也不太行

众所周知,漫步者的耳机普遍能发出20Hz~40,000Hz频段声音,而人耳普遍能听到的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噪音、服用药物、环境污染的影响,成年后的人耳大概只能听到最高17,000Hz的声音啦,只有极少数天赋异禀选手在成年后仍然可以听到17kHz~20Khz声音,并且大家能听到的高频极限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那么各年龄段普遍能听到多高频段的声音呢?

一般来说,0~12岁的儿童是能够听清20~20kHz范围内所有声音的。而到了13~19岁青少年时期,大家的听力就开始拉开差异,对耳朵比较在意的同学可能将听力优势保留到19岁以后,而不注意听力健康的同学可能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小聋人,听不到16kHz以上的声音啦

而到了20岁的成年时期,普通人的极限基本就只能到17kHz了,30~40岁时期更是下降严重,不注重保护耳朵可能就只能听到15kHz以下声音咯

到了60岁以上,若没有长期对耳朵的保养和锻炼,大家不仅仅是高频部分普遍只能听到10kHz,低频部分的灵敏度也会下降。

而像我们常说的“金耳朵”就需要听到17kHz以上的声音细节,那么各位小伙伴的耳朵能达到“金耳朵”的基础要求吗?快来跟小漫一起测测你的耳朵在哪个年龄段吧~

点击测测你的听力极限是多少

点击进入测试链接,请佩戴耳机测试

测试时建议佩戴耳机,将高清音频编解码开启(LDAC、LHDC、aptX HD等等),快把你的听力极限截图晒到评论区吧

Edifier10780213
感谢分享
161
25
79
17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