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信
小漫带你玩
LV.6
官方人员
个人简介:分享漫步者产品的各种玩法~ 本账号无私信功能,有问题请在科普\玩机帖子下方评论留言
0
动态
0
关注
3.3 万
粉丝
3.2 万
获赞
2.2 万
访客
加入黑名单
TA的帖子
TA的关注
TA的粉丝
TA的帖子
01-08
科普丨以声道划分,音箱都有哪些分类?

各位了解音箱的漫友们都知道,音箱分2.0\2.1\5.1…等多种声道类型,那么各位了解各种类型声道音箱都有适合什么场景吗?

太长不看版:

  • Y声道中,X代表主箱体数量,Y代表低音箱数量,例如2.1音箱就是2个主箱体配1个低音箱;
  • Y.Z声道中,X代表主箱体数量,Y代表低音箱数量,Z代表天空(补充)声道数量,例如5.1.2音箱就是5个主箱体搭配1个低音箱+2个天空声道;
  • 单声道(0、1.1音箱)普遍较小易携带,但立体声方面有局限性;
  • 0声道,最常见的书架箱配置,可大可小,适合追求音质和立体声效果;
  • 1声道,在2.0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低音炮,或是将低频发声单元完全剥离,适合游戏、电影等注重低频的场景;
  • 1、7.1等多声道,极致的环绕声效果,适合在客厅或独立房间打造家庭影院;
  • 1.2、7.1.2等,在5.1、7.1基础上增设两个天空声道,立体声效果更佳,适合有较大空间的用户打造更完善的家庭影院;

简单的讲,这些2.0、2.1等音箱类型,其实是以“声道数”来划分的。“.”前面的数字代表了覆盖绝大多数频段的箱体个数,这些箱体是要用来组成声道的,因此大多有着摆放方位的限制,一般是2个、4个、5个、7个这样的数字,分别对应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加一个居中、左前右前左侧右侧左后右后加一个居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混乱?你只需要记住“.”前面的数字代表声道数量即可

“.”后面的数字一般代表低音炮数量,目前家用音响普遍只有“.1”这个选项,即只有一个低音炮。

那么最终我们就可以了解到,X.Y声道中,X代表主箱体数量,Y代表低音箱数量,例如2.1音箱就是2个主箱体配1个低音箱,7.1音箱就是7个主箱体配1个低音箱;

那么解释完这些奇奇怪怪的数字后,各类型音箱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单箱体音箱(1.0、1.1音箱)

特点:

结构简单紧凑:整体构造就是一个独立的箱体,易于放置和携带,不会占据过多空间,无论是放在桌面、书架上还是其他位置,都能轻松安置,外观往往简洁大方,可很好地融入各种家居或办公环境中。

使用方便:通常只需要连接好音频源,比如电脑、手机等,就能直接使用,不需要复杂的布线和组合操作,对于普通大众日常聆听音乐、观看视频等基础的音频需求来说,足够便捷。

价格范围广:从较为便宜的入门级产品到高品质的专业单箱体音箱都有,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预算灵活选择。入门级产品价格亲民,能满足基本的声音播放需求;而中高端产品则在音质、材质等方面更为考究,可提供出色的听觉体验。

音效有局限:由于只有一个箱体,在营造立体声音效方面相对较弱,声音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不如多箱体音箱那么丰富和强烈,但对于不追求极致环绕音效的普通用户来说,也是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

选购建议:

适合普通日常使用场景:如果您只是平时在家里或者办公室简单听听音乐、看看电影、上上网课等,对声音效果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只是需要一个能清晰发声的设备,那么一款性价比高的单箱体音箱就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很多人在电脑桌上放置的小型单箱体多媒体音箱,价格实惠,能很好地辅助日常的音频播放需求。

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对于刚开始接触音箱,或者不想在音频设备上投入过多资金的朋友来说,单箱体音箱的低价格门槛很友好,能在有限预算内获得基本满意的声音体验。

建议产品:M0、M230、New-X

2.0 音箱(双箱体音箱)

特点:

立体声音效:由两个箱体组成,一般分为左声道音箱和右声道音箱,通过合理的摆放和音频信号的分离,可以营造出比较明显的立体声音效,让声音更具空间感和层次感,比如在听音乐时,能清晰分辨出乐器来自不同的方位,观看电影时也能增强场景的真实感。

音质表现更佳:相较于单箱体音箱,两个箱体可以有更多空间去安置更好的发声单元、分频器等组件,在音频的解析力、频响范围等方面往往能有更好的表现,声音更加纯净、饱满,能还原出更接近原始音频的效果。

外观设计多样:有小巧精致的桌面款例如N300和MR3BT,适合放置在电脑桌两侧打造私人的小型音乐空间;也有较大尺寸、造型典雅的款式,如S2000MKIII、S3000MKII,可作为家居音响的一部分,与家居装饰相得益彰,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对摆放有要求:为了获得最佳的立体声效果,两个箱体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摆放,通常是与聆听者呈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并且要避免周围有过多的遮挡物,否则可能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和立体声效果的呈现。

选购建议:

追求音质和立体声音效的用户:如果您是音乐爱好者,平时喜欢聆听高品质的音乐,注重对歌曲中各种乐器、人声细节的还原,希望能体验到立体环绕的听觉感受,那么 2.0 音箱是很好的选择。像一些用于音乐欣赏、音频制作等专业或准专业用途的场合,2.0 音箱能更好地满足需求。

桌面音频使用为主的人群:对于经常坐在电脑前工作、娱乐,希望能在有限的桌面空间内打造出较好的声音环境的人来说,一对合适的桌面 2.0 音箱既不占太多地方,又能极大提升音频体验,例如在家办公时听着立体声音效的音乐放松心情,或者玩游戏时通过音效增强沉浸感。

建议产品:N300、MR3BT、S880MKII、S3000MKII等

2.1 音箱

特点:

增强低频效果:由两个卫星音箱(左右声道)和一个低音炮组成。其中低音炮专门负责低频声音的播放,能够发出更强劲、更有力度的低音,在播放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比如摇滚、电子音乐,或者观看有大量爆炸、撞击等特效场景的电影时,可以让整体音效更加震撼,带来强烈的听觉冲击。

兼顾立体和重低音:在具备一定立体声音效基础上(通过两个卫星音箱实现),融入了强大的低音补充,使得声音的整体表现力更加丰富,既可以听到清晰的中高频声音细节,又能感受到浑厚、深沉的低频,营造出更具氛围感的音频环境。

占用空间相对较大:由于增加了一个体积通常较大的低音炮,相较于 2.0 音箱在空间占用上会多一些,需要有合适的位置来放置低音炮,而且要考虑其与卫星音箱的合理布局,以达到最佳的音效效果。

功率要求较高:整体的功率一般比单箱体和 2.0 音箱要大,尤其是低音炮部分,这就需要有稳定充足的电源供应,同时在连接设备时也要注意音频源的输出功率是否能与之匹配,避免出现功率不足或过载等影响音质和设备寿命的情况。

选购建议:

喜欢重低音效果的人群:如果您热衷于节奏感强烈的音乐类型,追求那种震撼的低音带来的动感体验,或者在观看电影时希望能充分感受到特效场景所伴随的强大低频音效,像影院般的听觉感受,那么 2.1 音箱会是比较契合您需求的产品。比如很多年轻人在宿舍或者自己的小房间内用 2.1 音箱来听流行音乐、玩游戏、看大片等。

打造家庭娱乐音频系统的用户:在家庭的客厅、卧室等环境中,如果想构建一个既能满足日常音乐、视频播放的基本立体声音效,又能在需要时营造出浓厚氛围的音频系统,2.1 音箱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它相对多声道的家庭影院音响系统成本更低,却也能带来较好的听觉享受。

建议产品:R101V、M30SW、R206BT、S301

5.1 音箱及以上多声道音箱(如 7.1、9.1 等)

特点:

极致的环绕音效:以 5.1 音箱为例,它包含了五个卫星音箱(前置左、中、右声道,后置左、右声道)和一个低音炮,能够营造出非常逼真、全方位的环绕立体声效果,让聆听者仿佛置身于音频所营造的场景之中,比如在观看电影时,能清晰感觉到声音从不同的方向传来,飞机从头顶飞过的声音、背后有人走路的声音等都可以精准呈现,极大地增强了沉浸感和观影体验。更高级的 7.1、9.1 等音箱则进一步细分和增加声道,使环绕效果更加细腻、精准。

专业性强:这类音箱多应用于专业的家庭影院系统、专业的音频工作室等场合,对音频的还原度、各个声道之间的协调性等要求极高,相应地在音箱的设计、制造工艺以及组件配置上都采用了高品质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以确保能够精准地播放出每一个声道的声音,达到理想的音频效果。

安装和调试复杂:由于声道数量多,各个音箱的摆放位置有着严格要求,需要按照标准的布局方式进行设置,并且还需要通过专业的音频校准设备或者软件进行调试,以保证各个声道的音量平衡、声音延迟等参数处于最佳状态,否则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环绕音效优势,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操作难度较大。

价格较高:因为其具备高端的性能和复杂的技术,在研发、生产等环节成本较高,所以整体售价往往比较昂贵,尤其是一些知名品牌的高品质多声道音箱产品,通常属于中高端的音频设备范畴。

选购建议:

打造专业家庭影院的用户:如果您想要在家中构建一个媲美商业电影院观影体验的家庭影院系统,平时热衷于观看高清电影、蓝光影片等,追求极致的视听享受,那么 5.1 音箱及更高级别的多声道音箱是必不可少的选择。通过精心的安装和调试,能让您在家中就能感受到如同身处电影院般的震撼环绕音效。

专业音频制作、影视后期等领域从业者:对于从事专业音频制作、影视后期音效处理等工作的人员来说,多声道音箱可以帮助他们更精准地监听声音效果,准确判断各个声道的音频细节,从而进行更专业的创作和调整,这类人群需要依靠高品质的多声道音箱来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5.1.2 音箱

组成及特点:由前置左、中、右声道音箱,两个环绕音箱,一个低音炮以及两个天空声道音箱组成。在传统 5.1 声道的基础上增加了天空声道,能够营造出更加逼真的三维音效,让声音从头顶上方传来,增强了声音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使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选购建议:适合希望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体验沉浸式全景声效果的用户,如普通家庭客厅。如果房间天花板允许合理安装天空音箱,且对三维音效有较高要求,平时喜欢观看支持杜比全景声、dts:x 等三维音频格式的电影、电视节目或玩游戏的用户,5.1.2 音箱是个不错的选择.

7.1.2 音箱

组成及特点:在 7.1 声道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天空声道,即由前置左、中、右声道音箱,两个侧环绕音箱,两个后环绕音箱,一个低音炮以及两个天空声道音箱组成。相比 5.1.2 音箱,7.1.2 音箱的环绕声场更加丰富,能够提供更细腻的后部声像定位和更宽广的环绕声覆盖,使听众仿佛置身于声音的包围之中,进一步提升了沉浸式音频体验.

选购建议:适合对电影中的复杂音效层次、精确的声源定位以及更完整、紧密的后部包围感有较高要求的用户,如影音爱好者或专业家庭影院用户。如果房间空间较大,能够合理布置多个音箱,且预算相对充足,7.1.2 音箱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带来更加震撼和逼真的音频体验.

11
0
1
0
2024-12-31
科普丨戴上耳机后的“滴”声是啥?能关吗?

近期看到一些平台的漫友向小漫反馈,耳机中发出的“滴”声是啥?能不能关掉?小漫连夜找研发小哥确认后,找到了“罪魁祸首”,本期科普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漫友因为耳机被对象误会?

太长不看版:

  • 大部分耳机的“滴”声是耳机连接、状态切换提示音,可以关闭或调低音量
  • 少数耳机的“滴”声是自适应EQ\自适应降噪补偿测量,不能关闭
  • 自适应EQ可以根据不同耳道的漏气情况提供低频补偿
  • 自适应降噪补偿可以根据不同耳道的漏气情况补偿降噪效果

耳机提示音

首先我们都知道,大部分无线耳机是有提示音的,其功能和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例如小漫家的耳机大多使用的是“人声提示音”,会根据耳机状态给大家发出明确的人声提示,例如“降噪开”“开机”“游戏模式”等等,方便大家确认耳机的工作状态。少部分耳机因为形态和功能需要,没有配备人声提示音,以最纯粹的“滴”声进行了替代。

提示音可能出现的情况:连接提示、降噪模式切换、音效模式切换、电量提示等

这种提示音大多是可以关闭或降低音量的,具体位置如下:

Edifier Connect耳机连接界面→右上角设置按键→耳机提示音

可以将音量调至0以关闭提示音

入耳检测\自适应EQ测量\自适应降噪补偿测量

另一种情况就是小漫家去年开始陆续在耳机上使用的“AI多模态自适应系统”啦,目前支持的耳机有Lolli3 ANC、NeoBuds Pro 2、LolliClip等。

这套系统工作时会在佩戴时发出“滴”声,通过耳机内测麦克风收集“滴”声的回声,实时测量耳机的漏气等级,自动补偿缺失严重的频段EQ及降噪,同时还肩负着入耳检测的功能~

自适应EQ功能多用于半入耳耳机或平头塞,因为半入耳耳机天然不封闭,会导致低频段的声音泄露严重(仔细想想你的半入耳耳机是不是很少有低频特别带劲的?)这种EQ自适应补偿可以在享受半入耳的舒适佩戴同时,也能欣赏高还原度的音质表现(尤其是低频)

自适应降噪补偿也是通过测量到的漏气等级为降噪提供补偿,可以有效改善半入耳\开放式耳机的降噪效果

以上这种肩负着重要功能的“滴”声是不能关闭的,大家可以等待“滴”声结束后再正式使用耳机,这样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听感及降噪效果

你的耳机支持“AI多模态自适应系统”吗?
支持~ 不支持
点击上方按钮,选择你的观点
Edifier19460424

为什么没有找到耳机提示音在哪里?

72
28
74
15
2024-12-23
科普丨蓝牙版本演进,音频设备的无线变革之路

各位漫友都知道我们目前的无线耳机普遍使用的是蓝牙技术,并且基本可以支持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很多种设备,那么你了解过蓝牙技术是怎样逐步成长为无线音频领域最普遍的连接方式吗?

蓝牙技术自 1999 年诞生以来,历经多次迭代,在音频设备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过蓝牙诞生之初对音频的支持并不理想,甚至直到现在,蓝牙也只是“便携音乐”的选择,更注重音质的仍然会选择有线耳机和音响设备

一、蓝牙 1.0 - 3.0:探索起步,音频萌芽

初生的蓝牙仅仅是“蓝牙特别兴趣小组”几个创始成员的一个兴趣使然之作,其主要成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爱立信、IBM、英特尔、诺基亚和东芝。而其名称又源自一位酷爱吃蓝莓的北欧国王, 点击查看蓝牙名称的由来

到3.0之前,这些早期版本蓝牙主要支持的音频编解码格式是SBC,音频质量相对较低,在压缩音频过程中会丢失较多音频细节,并且对功耗的优化可以说是没有优化,连接后电量消耗速度堪比工资到账后的钱包。

  • 蓝牙 1.0:于 1999 年问世,刚刚诞生的蓝牙传输速率仅有 748 - 810kb/s,带宽较窄,无法满足高质量音频传输需求不说,延迟也非常高,音频播放易出现卡顿或不同步现象。
  • 主要用于接听电话、传真和文件传输等基本功能,尚无完善音频配置文件用于音乐播放。
  • 蓝牙 1.1:在 2001 年列入 IEEE 标准,传输速率约 723.2kbps,虽开始支持耳机模式(HSP),但很委婉地说,音质确实一般,带宽仍限制了高品质音频传输。
  • 蓝牙 1.2 :增加抗干扰跳频功能,传输速率与 1.0 相近,虽支持 stereo 音效传输要求,可实际音频效果并不理想。
  • 蓝牙 2.0:约在 2004 年发布,传输率提升至约 1.8M/s - 2.1M/s,首次能够在语音通讯同时传输文件、高质量图片及 stereo 音频,数据传输速度达蓝牙 1.0 的三倍左右,其内核增加 stereo 译码芯片,支持高级音频分发配置文件(A2DP),使得音频设备可输出起码能听的声音。
  • 蓝牙 2.1:于 2009 年推出,传输速率与蓝牙 2.0 相当,但在数据传输稳定性和能耗管理方面优化,支持全双工通信模式,改善装置配对流程,音频设备连接稳定性和便利性增强。
  • 蓝牙 3.0 HS:在 2009 年颁布,这一版本通过集成 802.11wi-fi 技术,传输速率大幅提高到惊人的24Mbps,极大提高音频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为高品质音频传输提供有力支持,但也同样因为引入了Wi-Fi无线协议,带来了巨大的功耗,完全违背了蓝牙低功耗的原则,因此如此高的带宽并没有延续到下一代

二、蓝牙 4.0 - 5.0:初见曙光,音频可用

蓝牙版本来到4.0之后,终于在听歌这方面达到了可用的程度,蓝牙4.0带来的低功耗和低延迟特性,带宽终于达到了3Mbps左右,陆续出现的apt-X、AAC等编解码格式也带来了更好的音质,不过这一时期也是被各路耳机爱好者吐槽最严重的阶段:“蓝牙听个响”“无线没音质”,主要原因就是这段时间的蓝牙耳机并没有力推LDAC等高清音频编解码格式,主流TWS耳机仍然在使用最基础的SBC和AAC

  • 蓝牙 4.0(2010 年):有经典 4.0 和低功耗蓝牙(BLE)4.0 两个分支,经典 4.0 是传统的 3.0 蓝牙升级而成,向下兼容,而 BLE 4.0 是一个新的分支,不向下兼容。 其中,BLE 4.0 的物理带宽只有 1Mbps,具有低功耗、快速搜索、快速连接等优点,但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延迟低至 3 毫秒,满足高保真音频实时传输需求,全面支持 apt-X 技术及 AAC 音频格式,推动了无线音频设备的进一步发展,被广泛应用于苹果等产品与蓝牙音频设备的连接。
  • 蓝牙 5.0(2016 年):蓝牙 5.0 的传输速度是之前版本的两倍,最高可达 2Mbps,虽对音频信号压缩、延迟和能耗的改善不大,但通过厂商优化,日常音频使用中的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广播稳定性提高,各类蓝牙音频设备借此为用户提供了更稳定、高质量的无线音频体验。

三、蓝牙 5.1 - 5.4:进阶发展,音频飞跃

此阶段蓝牙技术在音频应用上朝着高精度、高协同性、低延迟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不断优化的性能使得蓝牙音频设备能够满足更多专业和复杂的应用场景,如虚拟现实音频、智能音频生态系统构建等。

对于我们音频用户来说,此阶段带来的是更低的音频延迟和更多选择的高清音频编解码技术,例如LDAC、LHDC V3\V4\V5、aptX adaptive、aptX lossless等,在高码率和低延迟的加持下,蓝牙耳机音质终于有了质的提升,同时也凭便捷性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

蓝牙 5.1:传输速度提高到 2Mbps,理论有效工作距离增至 300 米,延迟控制良好,音频传输同步性佳,支持方向性定位,为音频设备空间布局和多设备协同工作提供精准支持,适用于多房间音频系统、无线环绕音响等需要精准定位和远传输距离的音频设备。

蓝牙 5.2: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更好支持高分辨率音频格式传输,延迟性能持续优化,满足音频实时性要求,支持低功耗设备跟踪,可将数据广播到整个网络设备,提高音频设备协同工作效率和数据共享能力,在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场景中,实现多音频设备无缝连接与协同工作。

蓝牙 5.3:最新版本之一,数据传输效率和稳定性进一步优化,适应复杂无线环境和多设备连接需求,延迟更低,满足专业音频制作、虚拟现实音频等高延迟要求场景,增强经典蓝牙安全性,平衡低能耗和高传输速率,提高电池寿命,提升设备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应用于高端蓝牙耳机、专业音频工作站等对音频质量、延迟和安全性要求高的设备。

蓝牙 5.4:主要在物联网领域带来进步,如更好安全性、能效和稳定性改进,允许蓝牙接入点与多个终端节点双向连接通信,提供加密广播数据标准化方法。在音频设备应用方面,已有部分耳机产品支持,如漫步者近期发布的耳机,基本都搭载蓝牙 5.4 旗舰芯片,连接速度大幅提升,开盖即连且几乎无感延迟,数据连接稳定性显著提高。

蓝牙各版本在带宽、延迟、音频配置文件、功耗等方面的不断演进,为蓝牙音频设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我们能够尽情享受无线音频的便捷与精彩,也期待未来蓝牙技术在音频领域带来更多惊喜与突破。

23
5
6
0
2024-12-13
科普丨长时间不使用耳机,如何保养?

有的耳机买回来后不是立即使用,或者仅在特定场景下才会用,例如专门用于飞机上的降噪头戴式耳机,或者仅在户外环境使用的开放式耳机,或者运动时才佩戴的颈挂式耳机,恰巧遇到有那么一段时间不运动\不坐飞机\不户外出行,就需要对存放的耳机做一些保护措施以延长寿命,那么如何保存这些长期不使用的耳机呢?

太长不看版:

  • 储存前将耳机电量充至50%左右,每隔一两个月充放电一次;
  • 对耳机本身进行彻底清洁,防止油污腐蚀;
  • 对有线材的耳机进行绕线保存处理;
  • 使用可以防压的包装封装保存耳机;
  • 放置于无水源、水汽、强磁场、化学物品的位置;

电池保护

  • 对于蓝牙耳机,在长时间不使用之前,应该将其电量充至大约 50% 左右。这是因为如果电池完全耗尽,可能会导致电池进入深度放电状态,从而损坏电池的电芯结构。锂离子电池在过度放电后,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使电池容量下降。而如果电池一直处于满电状态存放,也可能会引起电池鼓包等问题。这就好比一个装满水的容器,长时间放置可能会因为压力等因素导致容器变形。
  • 每隔一到两个月,最好将蓝牙耳机拿出来充一次电,让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循环。这有助于保持电池的活性,就像定期锻炼肌肉可以保持肌肉的力量一样。如果长时间不进行充放电,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会逐渐失去活性,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 存放蓝牙耳机时,应将其放置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因为高温会加速电池的自放电过程,也可能会对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可能会挥发,使电池容量减少。

耳机本体保护

入耳式\半入耳\开放式耳机:

  • 这几种耳机在使用后,耳塞或入耳部分容易残留耳垢。可以使用专门的耳塞清洁工具,如耳塞清洁棒来清理。清洁棒一般有柔软的刷毛和尖头,能够深入耳塞的缝隙中清理污垢。如果入耳式的耳塞是硅胶材质的,还可以将其取下,用温水和少量中性洗涤剂轻轻揉搓,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但注意不能使用热水,因为热水可能会使硅胶变形。
  • 耳机的机身和充电仓部分也需要清洁,可以用微湿的软布轻轻擦拭,去除油脂和灰尘,长期在弱酸性的油脂中可能会对耳机有损耗。但要避免水分进入耳机内部,进水可能会导致短路等问题。

头戴式耳机:

  • 在存放之前,应该用干净、柔软的布擦拭耳机头梁和耳罩部分。如果耳罩是天然皮质的,需要更加注意清洁。可以使用专门的皮革清洁剂轻轻擦拭,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长时间使用后,耳罩上可能会沾染皮肤分泌的油脂和灰尘,这些物质如果不清理,可能会滋生细菌,还会使皮质变硬、开裂。对于织物材质的耳罩例如S3或S5的冰感耳罩,可以使用小型吸尘器或者软毛刷轻轻刷去灰尘。
  • 耳机的扬声器部分也需要清洁,但要特别小心。可以使用压缩空气罐来吹去灰尘,避免使用尖锐的工具触碰扬声器,以免损坏振膜。振膜是耳机发声的关键部件,就像人的声带一样,一旦损坏,会严重影响耳机的音质。

线材保护,有线耳机\颈挂式耳机

  • 对于有线材的有线耳机及颈挂式耳机,线材也需要重点保护,小漫发现颈挂式耳机故障很大概率都是线材内部线路断路导致的。如果线缆缠绕得过紧或者打结,可能会导致内部的导线折断或者绝缘层损坏,进而导致耳机断路无法发出声音。因此可以考虑使用绕线器等设备,使用“8”字绕线法降低线缆损坏风险

“三防”防潮防磁防化学物品

包装

在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可以将耳机存放在原装盒里,假如原装盒已经丢失或者扔掉了,可以找到尺寸合适的收纳袋或收纳盒,在存放时要避免受到挤压。如果耳机受到挤压,可能会导致耳机的框架变形,影响佩戴的舒适度和声音的传播效果。

存放

存放位置也有讲究,存放时要远离水源、高电磁环节和化学物品:

防水防潮:
  • 除了将耳机存放在干燥的环境和使用干燥剂外,还可以考虑使用防潮箱来存放耳机。防潮箱能够有效地控制箱内的湿度,对于一些比较高端或者容易受潮的耳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湿度较大的季节,如梅雨季节,将耳机放在防潮箱中可以避免耳机受潮发霉。
  • 如果没有防潮箱,也可以使用一些简易的防潮方法。比如在存放耳机的收纳盒或者柜子里放置一些竹炭包,竹炭有很好的吸附湿气的作用。并且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情况,保持空气的流通可以降低环境的湿度,减少耳机受潮的可能性。
防磁场:
  • 存放耳机时,要尽量让耳机远离强磁场源。
  •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磁场源,如磁铁、微波炉、电视机、电脑等电器设备。如果长时间将耳机放置在这些强磁场源附近,耳机内部的电子元件和扬声器可能会受到磁场干扰。对于耳机的扬声器来说,磁场是其发声的重要因素之一。外部磁场可能会扰乱扬声器内部的永磁体磁场,使振膜的振动受到影响,进而导致音质下降,比如出现声音失真、有杂音等情况。而且耳机中的其他电子元件,如电路板上的芯片等,也可能会因为磁场干扰而出现数据错误或性能下降。
防化学物品:
  • 许多化学物质会对耳机造成损害。例如,香水、发胶、清洁剂等含有酒精、有机溶剂等成分。如果这些物质不小心沾染到耳机上,可能会腐蚀耳机的外壳、耳罩或者耳塞等部件。
  • 对于耳机外壳,特别是塑料外壳,有机溶剂可能会使其表面产生溶解、变形等情况。而对于耳罩和耳塞,化学物质可能会改变其材质的物理性质,如使耳塞变硬、失去弹性,耳罩的皮质材料可能会褪色、干裂。
  • 相信不少漫友都经历过耳机\键盘\鼠标\充电宝等塑料外壳物品不知道啥时候就多出了几道无法去除的白印,这种大多是化学物品腐蚀导致的。
Edifier03511031
确实好看
113
68
53
12
2024-12-10
7
1
2
0
2024-12-05
趣味科普丨探索听力极限,速测你是金耳朵吗?

太长不看版(这期本来也不长):

  • 人耳的听力频率极限是20~20kHz,但会随年龄而下降;
  • 可以根据小漫上传视频测试你的耳朵大概在什么年龄范围
  • 12岁以下几乎能听到20~20kHz全部频段,12~19岁会逐步下降;
  • 20岁以上可能就只能听到17kHz了,40岁左右可能仅能听到15kHz;
  • 60岁以上大多仅能听到10kHz,低频也不太行

众所周知,漫步者的耳机普遍能发出20Hz~40,000Hz频段声音,而人耳普遍能听到的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噪音、服用药物、环境污染的影响,成年后的人耳大概只能听到最高17,000Hz的声音啦,只有极少数天赋异禀选手在成年后仍然可以听到17kHz~20Khz声音,并且大家能听到的高频极限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那么各年龄段普遍能听到多高频段的声音呢?

一般来说,0~12岁的儿童是能够听清20~20kHz范围内所有声音的。而到了13~19岁青少年时期,大家的听力就开始拉开差异,对耳朵比较在意的同学可能将听力优势保留到19岁以后,而不注意听力健康的同学可能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小聋人,听不到16kHz以上的声音啦

而到了20岁的成年时期,普通人的极限基本就只能到17kHz了,30~40岁时期更是下降严重,不注重保护耳朵可能就只能听到15kHz以下声音咯

到了60岁以上,若没有长期对耳朵的保养和锻炼,大家不仅仅是高频部分普遍只能听到10kHz,低频部分的灵敏度也会下降。

而像我们常说的“金耳朵”就需要听到17kHz以上的声音细节,那么各位小伙伴的耳朵能达到“金耳朵”的基础要求吗?快来跟小漫一起测测你的耳朵在哪个年龄段吧~

点击测测你的听力极限是多少

点击进入测试链接,请佩戴耳机测试

测试时建议佩戴耳机,将高清音频编解码开启(LDAC、LHDC、aptX HD等等),快把你的听力极限截图晒到评论区吧

礼堂

历史考试

45
9
27
8
2024-12-05
两新
aptX lossless和LHDC 5哪个更好听
45
43
44
2
2024-11-22
科普丨“监听”音箱是在监听啥?

太长不看版:

  • 此监听非彼监听,监听音箱并不会真的监听你的隐私
  • 监听音箱之所以这样取名是因为其主要用于专业音频制作领域,要像一个“监听者”一样忠实还原声音本色
  • 监听音箱的声音普遍接近无音染的“白开水”味
  • 除部分“监听感”爱好者外,监听音箱可能并不能受全部音乐爱好者喜爱
  • 监听音箱主要用于还原声音的细节、音色、动态范围、声像定位等信息
  • 除监听音箱外,还有多媒体、书架、落地等常见音箱品类

近期上架的MR3BT监听音箱引起了漫友们注意,更有其他平台的一些小伙伴对“监听”二字犯了怵:这个“监听”音箱该不会是监听我隐私的意思吧。其实此“监听”非彼“监听”,今天小漫带大家来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有趣又专业的音响设备,同时也顺便认识认识常见的几种音箱类型吧~



一、监听音箱为啥叫 “监听”

“监听” 这个词,其实和它的使用目的密切相关。监听音箱最初是为专业的音频制作领域设计的,像录音室里的录音师、混音师等专业人员会使用它。

这些专业人员在制作音乐、影视音频等内容时,需要非常精准地听到声音原本的模样,不能有任何 “美化” 或者 “歪曲”。比如说,录制一首歌曲的时候,歌手的每一个换气声、乐器的每一个细微的音色变化,都要真实无误地被呈现出来,这样录音师才能准确判断录制的质量,混音师也才能根据最真实的声音情况去调整各个声音元素之间的平衡,像是人声、吉他声、鼓声等的音量比例、声像位置等等。

所以,“监听” 音箱之所以叫 “监听”,就是因为它要像一个忠实的 “监听者” 一样,原原本本地把声音的细节、音色、动态等各个方面毫无偏差地展现出来,帮助专业人士精准地把控音频内容的制作过程,它追求的是声音的高保真和极致还原。

由于对高保真的追求,监听音箱的声音调教是尽量趋近于无音染的,相对比较“白开水”,因此可能不能完全受音乐爱好者喜爱,不过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喜爱这种独特“监听味”音箱的爱好者选择监听音箱作为自己的主力听音设备



二、监听音箱到底在监听什么

监听音箱主要监听的内容有以下多个方面:

1、声音细节

例如在录制一段交响乐时,小提琴琴弦摩擦发出的微弱颤音、长笛吹奏时气息的微妙变化等极其细微的声音元素,监听音箱都要能清晰地播放出来,让录音师可以听出这些细节有没有被准确录制,有没有受到环境噪音等因素的干扰。

2、音色还原

不同乐器有着独特的音色,像钢琴的音色是明亮且丰富的,而古典吉他的音色则相对柔和、空灵。监听音箱要能把这些乐器真实的音色准确地还原,不能让钢琴听起来发闷,也不能让吉他的音色变得尖锐刺耳,保证乐器原本的音色特质得以展现,混音师才能根据准确的音色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搭配,使得最终的音乐作品里各个乐器的音色相得益彰。

3、动态范围

一首音乐往往有轻柔舒缓的部分,也有激昂强烈的高潮段落。动态范围就是指声音从最安静到最响亮之间的变化幅度。监听音箱需要精准地体现出这种动态变化,当音乐里是很轻柔的钢琴独奏时,能把那种静谧的氛围通过微弱的声音传达出来;而到了乐队齐奏、鼓等乐器大力敲击的高潮部分,又能充分展现出那种震撼、宏大的声响,且不会出现声音失真或者削波等情况,让制作人员可以把控好整个音乐的动态起伏。

4、声像定位

在多声道音频或者经过混音处理的音乐中,不同的声音元素会被放置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营造出一种立体的听觉感受。比如在一首流行歌曲里,主唱的声音可能被定位在正中间,而和声歌手的声音稍微靠两边一点,吉他声在左边某个位置,鼓在整个音场的后方等。监听音箱要能够准确地把这种声像定位呈现出来,使得制作人员能清楚地知道各个声音元素在虚拟的 “音频空间” 里所处的位置是否合适,进而去调整它们的位置关系,打造出理想的立体声效果或者环绕声效果。



三、常见的几种音箱类型

1、监听音箱

如前面所说,监听音箱最大的特点就是声音的高保真和还原度。它的频响曲线相对比较平坦,意味着对各个频率的声音都能比较均匀地重放,不会过度突出某个频段或者削减某个频段。外观上,通常设计得比较简洁、实用,没有过多花里胡哨的装饰,毕竟它的核心功能是服务于专业音频制作。像MR4、MR3BT等产品都是非常经典且广受广大用户认可的监听音箱产品,甚至也广泛应用在录音棚、广播电台、影视后期制作等专业场所。

2、多媒体音箱

多媒体音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主要是为了配合电脑、电视等多媒体设备使用。它的特点是功能比较多样化,除了基本的声音播放功能外,有的还带有蓝牙连接功能,方便和各种智能设备配对;有的配备了多种音效模式,像流行、古典、摇滚等,可以根据用户听音乐的喜好来切换,增强听感体验。多媒体音箱在声音表现上,一般会对声音做一定的修饰和优化,让普通用户听起来感觉更悦耳,不过相对来说在声音的精准还原方面就没有监听音箱那么极致了。常见的2.0对箱产品有S880MKII、N300、R1080BT等,也有2.1/5.1/7.1等带低音炮的产品,如:R201、R501BT,适用于普通家庭观影、听音乐、玩游戏等日常娱乐场景。

3、书架音箱

书架音箱主要适用于相对较小的室内空间,例如书房、卧室等,是音乐爱好者在小空间环境下欣赏音乐的理想选择。书架音箱的音质往往有着不错的细腻度和解析力,很适合在小空间环境里欣赏音乐,比如在书房里,静下心来听听古典音乐、轻音乐等,能够很好地还原出音乐中的各种细节,展现出优美的音色。像S1000MKII、S2000MKIII、S3000MKII或是A80、A100、A300 Pro等书架音箱产品都备受音响发烧友的喜爱。

4、落地音箱

落地音箱的个头通常比较大,箱体容积大使得它在低频的表现上有天然的优势,可以营造出更加浑厚、深沉的低音效果。它能够兼顾全频段的声音重放,高中低频都能有比较出色的展现,整体的声音气势和氛围感营造得很好,比较适合在较大的空间环境里使用,比如客厅等场所,用于欣赏大片、听大型交响乐等对声音气势要求比较高的音频内容。



本期科普小漫给大家放出彩蛋:小漫精心绘制的MR3BT勋章一份~
各位已经入手MR3BT的漫友可以使用本手机APP连接MR3BT后在社区内领取勋章哦


其他如便携音箱等细分的音箱品类小漫就不一一举例啦,假如有想了解相关知识的漫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告知小漫,小漫会选择大家呼声较高的方向为大家提供玩机或科普内容~

Edifier86530414
确实好看
98
15
89
1
2024-11-07
黑翼Can

我的苹果手机链接金标是灰色!难道不支持吗?

72
71
38
22
2024-11-06
科普丨开放式耳机的三种形态该怎么选?

太长不看版:

  • 音质效果:耳夹式>颈后式≈耳挂式
  • 佩戴舒适度:耳夹式>耳挂式>颈后式
  • 防丢效果:颈后式>耳挂式>耳夹式
  • 降噪表现:耳夹式>耳挂式=颈后式
  • 佩戴重量:颈后式>耳挂式>耳夹式
  • 续航表现:颈后式>耳挂式>耳夹式

近几年开放式耳机因为清爽不堵耳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小漫家也推出了很多开放式耳机,那么各位漫友知道其实开放式耳机也有很多种吗?

目前开放式耳机主要有三种形态:颈后式、耳挂式、耳夹式,各位漫友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手中的开放式属于哪一种哦

首先是耳夹式

耳夹式的优点是

因为更接近耳道,音质更接近半入耳的水平,因此在所有开放式形态中属于音质较好的类型;并且耳夹式耳机也更容易实现降噪,可以有效隔绝一些细碎的低频噪音;

佩戴上因为不完全依靠耳甲腔或耳道本身来固定耳机,而是通过神经分布相对没那么密集的耳垂位置分担重量,因此普遍佩戴非常舒适

耳夹式的劣势也很明确

部分小伙伴不能接受耳夹式耳机佩戴后的造型

耳夹式毕竟是开放式耳机,在像行驶中的飞机或高铁这种非常大噪音环境下,不能完全隔绝外界噪音,可能会不自觉的调高音量,不利于保护听力

耳夹式的单耳重量通常在5~10g之间,普遍续航在6~10小时左右

其次是耳挂式

耳挂式的优势是几乎完全不堵耳,对于需要在复杂环境中使用耳机的漫友更友好

并且它的外观也比较常规,无法接受耳夹式外形的漫友选择这类耳机是不会出错的~

耳挂式的劣势是相比耳夹式更加无法隔绝外界噪音,并且也很难在远离耳道那么远的情况下搭载ANC主动降噪技术

同样由于远离耳道,耳挂式的低频表现是略逊于耳夹式的

耳挂式的单耳重量通常在10 - 20 克左右,比耳夹式耳机略重一些,但仍然属于较为轻便的范畴。由于体积变大,可以容纳更大容量电池,因此续航时长也提升到约8~12小时左右

最后是开放式耳机最早出现的颈后式形态

颈后式的优势是不容易丢失~一体的设计本身就不容易脱落,且由于体积较大,脱落后也能及时定位耳机的位置,也不会出现没了一只耳或没了充电仓这种尴尬情况

同时由于体积较大,单次使用续航也普遍较久,可容纳更大的发声单元,因此音质普遍也不错

因此颈后式耳机是最适合运动中佩戴的开放式形态

颈后式的缺点是体积较大不容易随身携带,基本只能挂在耳朵上

并且音质与耳挂式是差不多的

颈后式的重量普遍在30克以上,由于颈后式是没有单耳重量的,平均分到每只耳朵上的重量大概在15克以上。单次续航时长大概在15小时以上

各位漫友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购买开放式耳机,更在乎音质和降噪效果的可以考虑耳夹式,怕丢的可以考虑颈后式,经常在复杂环境中使用耳机可以考虑耳挂式

Edifier07690913
确实好看
71
20
51
8
2024-10-17
玩机技巧丨双设备连接问题与解答

时至今日,漫步者大部分新推出的耳机均已支持双设备连接功能,有了双设备连接就可以在多个手机\手机与电脑\手机与平板之间任意切换

但各位漫友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小漫将大家在各个平台及社区内的问题收集汇总后统一回复哦~

文章末尾有惊喜

问题:哪些耳机支持双设备连接功能?

回答:W830NB、LolliClip、STAX SPIRIT S10、STAX SPIRIT S5、NeoBuds EVO、Lolli Pro 3、Lolli3 ANC等近期推出的产品均已支持,具体支持情况以产品详情页为准,部分产品如W860NB Pro也已通过OTA新固件支持双设备连接

问题:双设备连接功能怎样使用?

回答:在APP中连接耳机,进入右上角设置,找到“双设备连接”功能选项,开启后等待耳机重启重新连接,在连接完第一个设备后,不从充电仓中取出耳机,再次长按按键等待灯光闪烁完毕后连接第二个设备,完成后重新连接第一个设备即可

问题:双设备连接支持什么类型的连接设备?

回答:Android、IOS、Windows、mac OS等任意配备了无线网卡\蓝牙硬件的设备,建议使用支持蓝牙5.2及以上版本的设备,避免出现设备不兼容情况

*部分Windows 网卡对双设备连接支持较差,可能会长时间占用设备播放信道,导致另一设备无法有效播放的情况

问题:为什么双设备连接时不能使用LHDC\LDAC等编解码格式?

回答:当前主流双设备连接是通过蓝牙协议Multi-Point实现的,LHDC\LDAC等高清音频编解码格式需占用较多蓝牙音频带宽,当前即使是最新的蓝牙V5.4版本也无法支持两台设备同时使用高清音频编解码的带宽需求,因此两项功能互斥,无法同时开启

问题:为什么双设备连接时不能使用空间音频功能?

回答:同上,空间音频也需要一定蓝牙带宽支持耳机侧传来的头部方位信号,同时空间音频会占用较多的耳机芯片性能,因此两项功能互斥,无法同时开启

问题:双设备连接的切换逻辑是什么?

回答:

整体优先级:通话>音乐=视频

顺序优先级:除通话外最后一个开始播放的设备最优先,例如手机与平板电脑同时连接耳机,手机上播放音乐且平板不播放时耳机发出手机的音乐声,此时在平板上开始播放视频,耳机会切换至平板的声音

设备A

设备B

耳机

通话中

来电

自动切换到设备B通话铃声

播放

保持设备A通话状态

播放中

来电

自动切换到设备B通话铃声

播放

自动切换到设备B播放

无业务

来电

自动切换到设备B通话铃声

播放

自动切换到设备B播放



截止10月23日,点赞收藏并评论区留言 你希望小漫的下一篇玩机技巧\科普内容主题是什么,抽取1位送出漫步者定制帆布袋一份~

风再起时

W820NB何时可以?

311
80
173
11
2024-09-23
科普丨音箱接口辣么多,应该选哪个?

太长不看版:

  • 目前漫步者音箱常见接口有AUX、RCA、光纤、USB、同轴
  • 接口音质排序:USB≈光纤>RCA>AUX
  • AUX及RCA是模拟信号传输,可免驱连接各种设备,可通过转换头互相转换
  • 光纤和USB属于数字信号传输,大多用于有光纤接口的播放设备及电脑手机设备
  • AUX适用于大多数耳机和音箱,价格低且免驱,易受干扰
  • RCA(也称莲花口)适用于大多数音箱及电视设备,易受干扰
  • 光纤在长距离传输中表现最好,且信号损失较小
  • USB(含Type-C)更适合场景手机电脑设备,但大多需要安装驱动

  1. AUX 接口
  • 全称及定义:AUX 全称为 Auxiliary(辅助)接口。它是一种音频输入接口,通常采用 3.5 毫米的立体声插孔,我们常听到的5mm接口就是AUX的输入端。
  • 工作原理: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模拟音频信号传输。当音频设备通过 5 毫米音频线与 AUX 接口连接时,设备中的音频信号会通过线缆传输到音箱系统中,再经过音箱的放大处理,由扬声器播放出来。

  • 应用场景及特点:AUX 接口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大多数音频设备如手机、MP3 播放器、平板电脑等都具备 3.5 毫米的音频插孔。它可以让用户方便地将自己的便携设备与有源音箱连接,享受高质量的音频体验。例如,在家庭环境中,你可以将手机通过 AUX 接口连接到有源音箱,播放手机中的音乐、有声读物或视频音频。其优点是连接简单、成本低,并且能够传输立体声音频信号。不过AUX 接口传输的音频信号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音质。

  1. RCA 接口

  • 全称及定义:RCA 端口中文名叫莲花插座,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音 / 视频接线端子。
  • 工作原理:RCA 接口采用同轴传输信号的方式,中轴用来传输信号,外沿一圈的接触层用来接地。每一根 RCA 线缆负责传输一个声道的音频信号,通常红色的 RCA 线缆代表右声道,白色或黑色的代表左声道。

  • 应用场景及特点:RCA 接口常见于各种音响设备,如音箱、功放、电视、DVD 播放机等。在音响系统中,RCA 接口常用于连接音源设备(如 CD 机、DVD 机等)与功放或有源音箱。它的优点是连接方便,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满足一般家庭音响系统的音频传输需求。然而,RCA 接口的信号传输也容易受到干扰,并且其传输的音频信号质量相较于一些数字接口可能会稍逊一筹。

  1. 光纤接口

  • 全称及定义:光纤接口是用来连接光纤线缆的物理接口。它利用了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从而发生全反射的原理来传输数字音频信号。
  • 工作原理:音频信号在发送端被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线缆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再将光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这种传输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保证音频信号的高保真传输。支持24Bit\192Khz采样。

  • 应用场景及特点:光纤接口主要应用于对音频质量要求较高的专业音频领域和高端家庭音响系统。例如,在一些专业的录音棚、音乐厅等场所,有源音箱通常会配备光纤接口,以确保音频信号的高质量传输。光纤接口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能够传输高质量的数字音频信号。不过,光纤线缆的成本相对较高,且连接时需要注意光纤的弯曲半径等问题,以免影响信号传输。

  1. USB 接口

  • 全称及定义:USB 是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是一种通用的数据传输接口5。在音频领域,USB 接口主要用于连接音频设备与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设备,以传输音频数据。支持
  • 工作原理:USB 接口通过数字信号传输音频数据,支持即插即用功能,设备连接后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支持的采样率和位深取决于前级设备和音箱本身的解码能力上限,目前普遍可以在Windows系统上达到32Bit\384Khz。

  • 应用场景及特点: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USB 接口在有源音箱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可以通过 USB 接口将有源音箱与计算机连接,播放计算机中的音乐、电影等音频文件,也可以将智能手机通过 USB 转接线与有源音箱连接,实现音频播放。USB 接口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数据传输稳定、兼容性好,并且可以同时实现音频传输和设备供电(如果音箱支持 USB 供电的话)。但USB接口仅能传输数字信号,需要音箱本身带解码设备,将数字信号转为音频信号。

此外音箱还有同轴、XLR、蓝牙连接、Wi-Fi连接、红外连接、HDMI等各种连接方式,但目前主流的仍是以上四种接口。

目前漫步者最新的2.0音箱基本配备了RCA\AUX、USB、光纤、蓝牙等多种输入方式,便携或桌面音箱也普遍搭载了失真更低更便于电脑直连使用的USB输入

例如:

S880MKII:RCA输入(附送RCA转AUX线材)、光纤输入、同轴输入、USB输入、蓝牙(支持LDAC)

N300:AUX输入、USB输入、蓝牙(支持LDAC)

M30 SW:USB输入、蓝牙

S3000MKII:RCA输入(附送RCA转AUX线材)、光纤输入、同轴输入、USB输入、蓝牙输入

你的音箱主要使用哪种接口?(多选)
  • AUX
  • RCA
  • 同轴
  • 光纤
  • USB
点击上方按钮,选择你的观点 确认投票
Edifier12770927
可以具体说一下吗
185
58
173
4
2024-09-10
科普丨左右耳声音大小不一致?

漫友们反馈耳机出现了左右耳声音不一致的情况,部分耳机可能伴随着使用损耗(例如经常只佩戴单只耳机)导致电池、振膜有不均衡的损耗,可能会出现单耳电池电压偏低的情况,体现在声音上就是左右声道音量不均衡;另一种可能是耳机出音孔被耵聍等异物遮挡导致的。这里小漫给出两个简单的左右音量调整方法,请参照本方式尝试调整哦

方式一:

检查耳机出音孔也就是喇叭口位置,是否被异物挡住,如果是入耳式耳机,可以摘下并清洗耳机耳套,使用棉签轻轻拭去防尘网上的异物。若有较顽固的油污,可以用棉签蘸取乙醇擦除。

注意:禁止任何液体流入耳机内部,如果进液请及时联系售后处理

方式二:

软件调节左右声道,本方式只在耳机连接至当前设置手机时生效,并不能完全修复耳机本身的异常,因此若出现严重的左右耳声音不一致情况,请及时联系售后处理

Android设备:

设置>辅助功能>无障碍(听力增强)>音频均衡(左/右声音平衡)

不要开启单声道音频

IOS设备:

设置>辅助功能>音频/视觉>耳机调节>调整“平衡”滑块

不要开启单声道音频

Windows设备(以Windows11为例):

设置>系统>声音>在“输出”选项中选择你的耳机>输出格式>调整左右耳音量

Y.禁止重名

第一种就是耳屎太多糊住了吧

554
335
288
53
2024-08-29
科普丨耳机连接电脑的最佳方式?

在日常使用耳机时经常需要把无线耳机连接到电脑上使用,并且使用的耳机也是多种多样,有入耳半入耳也有头戴式耳机,那么哪种连接方式才是音质最好\延迟最低\整体效果最好的呢?

太长不看版:

  • 有线连接最稳定,可以通过设置提高音质
  • 相比AUX更推荐使用Type-C有线连接
  • 若耳机不支持有线连接再考虑无线连接
  • 无线连接电脑默认是低音质的SBC编码
  • 无线连接电脑也有高清或低延迟解决方案,但大多需要付出额外成本

方式一:无线连接

无线连接适合绝大多数漫步者耳机,目前普遍码率不高,一般在512kbps以下

蓝牙设置

连接Windows11\Windows10时默认编解码为SBC,连接Mac OS时默认编解码为AAC(若支持)

在Windows下正常连接蓝牙可以选择Hands-free AG Audio和Stereo两种模式

其中Hands-free(免提音频)不太适合日常使用,音质普遍较差,只推荐在电脑上语音通话、会议时使用

Stereo(立体声)音质要好于Hands-free,且支持立体声,可以用于听歌打游戏等场

编解码格式设置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特定软件或硬件来拓展支持

例如通过Alternative A2DP Driver软件来支持LDAC、aptX编码,或通过类似飞傲BT11等蓝牙发射器硬件支持LDAC、LHDC V5、aptX Lossless等,但普遍延迟较高,若有打竞技类游戏需要不建议使用

2.4G设置

通过2.4G接收器连接耳机,大部分拥有2.4G接收器的耳机是电竞耳机,主要优势是延迟较低,蓝牙连接的最低延迟也在60~80ms之间,而2.4G连接的延迟可低至15ms,但码率通常不会高于拓展的LDAC、LHDC高清蓝牙编解码

方式二:有线连接

AUX连接(3.5mm接口),目前仅适用于部分支持的头戴式耳机,如W860NB Pro、STAX SPIRIT S3、STAX SPIRIT S5等

可以调整PC或Mac的输入采样率及位深,一般最高到96khz\24Bit,部分能到384khz\32Bit

目前绝大多数支持AUX连接的无线耳机都是内置声卡,因此需要开机才能正常使用

Type-C连接
目前适用于大部分头戴式耳机

可以调整PC或Mac的输入采样率及位深,一般最高到192khz\24Bit

Windows进入设置-系统-声音-选择你的耳机-输出设置-格式

Mac OS进入MIDI-选择你的耳机-输出-格式

通过Type-C连接必然走耳机内置声卡,因此也必须开机使用;

通过Type-C连接的耳机可能在Windows下会被识别为扬声器,通常不影响使用,可以试着更新耳机驱动程序

千束Lycoris recoil
确实好看
484
263
288
28
2024-08-23
科普丨警惕夏季耳机杀手

太长不看版:

  • 夏季高温高湿会加速金属氧化生成氧化物
  • 氧化物会阻挡耳机与充电仓之间的金属触点连接
  • 最终导致耳机放回仓内也无法断连
  • 可以使用专用化学清洗剂清理耳机氧化层
  • 也可以使用75度以上酒精清理氧化层

夏季高温高湿,耳机触点易氧化,各位的耳机充电触点都还好嘛?

近期有漫友反馈耳机关上盖子仍然保持蓝牙连接,并且还充不进电,或者发现单耳突然离线,这些现象大多都是因为耳机与充电仓之间的金属触点氧化导致的,夏季的高温、高湿度环境会导致金属氧化情况加剧

*金属氧化示意图,图像由AI生成,仅供参考

我们耳机的金属触点大多是由镀金铜、镀镍铜、镀镍铁等金属材质制成,而随着耳机经常插拔充电,外面的镀金、镀镍涂层可能会出现部分磨损,将铜、铁等金属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或氧化涂层。通常来说这种反应的速度不会很快,但若恰好遇到夏季的高温、高湿环节,高温使分子运动更剧烈,高湿环境提供了水膜,让氧气与电解质充分与金属接触,更加加剧氧化反应,三倍速(不严谨,仅比喻速度快)的使金属触点氧化,使耳机充电触点位置上堆积了一层氧化物\氧化层。在耳机放回仓时阻隔了耳机与充电仓,耳机没有收到充电仓传来的“和你连接上啦”信号,以为自己还在正常使用中,最终导致耳机即使放回充电仓也不会和手机断开连接,同时又得不到电量补充,空耗电量

那么金属触点氧化了应该怎样解决呢?

专业一点的耳机玩家可以使用诸如WD-40等专业化学清洁剂清理去除氧化层,顺便给耳机做个全面大保健;如果手中没有专业清洁剂,也可以直接使用棉签蘸取75%以上乙醇(酒精)等有机溶剂,轻轻擦拭耳机及耳机充电仓上的金属触点位置,一般的氧化层都可以去除

关联搜索关键词:关盖亮灯、关盖连接、单耳离线、左耳离线、右耳离线、异常耗电、耗电异常、不断连、充不上电

Edifier53471011
感谢分享
143
41
129
3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