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本就是热热闹闹的节日,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但是不少漫友发现,即便戴着降噪耳机,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似乎也很难被完全消除,这又是为什么呢?
太长不看版:
- 鞭炮声属于瞬间爆发的高强度噪音,能轻松超过100分贝,耳机普遍仅能降-50分贝
- 鞭炮声的频率组成复杂,低中高频均有,而降噪耳机通常对规律的低频噪音管用
- ANC主动降噪需要对外界噪音做成分析,发出相位相反声波抵消噪音,鞭炮声太快耳机“来不及反应”
- 耳机主要用来听音乐,因此被动降噪(物理阻隔)噪音能力不如纯粹的隔噪耳机
- 外出活动时降噪耳机容易偏离初始佩戴位置导致降噪效果变差
- 鞭炮声会被反射、叠加,在空间中形成一种弥漫在整个空间的嘈杂声场,耳机很难应付
- 即使不能完全消除噪音,降噪耳机也可以减少鞭炮声对耳朵的伤害
- 最好的“降噪”是燃放鞭炮期间不出门
一、外部噪音
1、强度过高
最主要的原因,鞭炮声属于瞬间爆发的高强度噪音,其分贝值往往能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像一些大型鞭炮燃放时,瞬间产生的声音可以轻松超过 100 分贝甚至更高。而目前大多数降噪耳机,虽然具备一定的降噪能力,但其设计初衷主要是应对日常相对较为平稳、强度没那么高的环境噪音,比如交通工具行驶的声音、办公室里的嘈杂声等,普遍的降噪能力也在-50dB以内(每提高10dB,人感受到的响度就会翻一倍,因此50dB到100dB之间感受到的音量甚至可以相差32倍而不是2倍)对于鞭炮这种超高分贝的瞬间强噪,超出了其常规能处理的范围,很难将其大幅度削弱到让人感觉安静的程度。
2、频率复杂
鞭炮声的频率组成十分复杂,涵盖了从低频到高频较宽的频段范围。低频部分可能带来那种沉闷但极具穿透力的 “砰砰” 声,高频部分则是尖锐刺耳的响声。降噪耳机通常是基于对一些常见的、相对规律的低频频率噪音进行分析和处理来实现降噪功能的,面对鞭炮声这样复杂多变、全频段覆盖且毫无规律的噪音,很难精准地识别并生成完全相反的声波去抵消,所以就很难实现理想的降噪效果。
二、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及局限
1、主动降噪原理的限制
主动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置的麦克风监测外界噪音,然后产生与之相位相反、振幅相同的声波,让二者相互抵消,从而达到降噪目的,这在小漫此前的《科普丨耳机降噪那些事》中有过详细解答。而降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分析、生成并释放抵消声波,但鞭炮声是瞬间爆发出来的,等耳机检测到鞭炮声再做出反应时,往往鞭炮声已经传播过来一部分了,导致后续即便有抵消声波产生,也没办法把已经进入耳朵的那部分鞭炮声消除,整体的降噪效果就大打折扣咯。
2、被动降噪的不足
被动降噪主要指的是依靠耳机的耳罩等物理结构,通过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声音传入耳朵,例如入耳式耳机的硅胶耳套和头戴式耳机的大耳罩。但耳机毕竟是用来听歌的,要兼顾佩戴的舒适性,耳罩不会做得特别厚重、密封程度也有限,对于鞭炮声这种能量很强、能通过空气等介质强力传播的声音来说,仅仅依靠被动降噪的方式,能阻挡的部分十分有限,大量鞭炮声还是会穿过耳罩进入耳道被我们听到。
三、实际使用场景因素
1、佩戴贴合度问题
要想降噪耳机发挥出较好的降噪效果,佩戴时和耳部的贴合度至关重要。如果在春节外出活动时,比如在户外看烟花、走亲访友途中遇到放鞭炮,人们可能处于走动状态,耳机容易出现松动,与耳部贴合不紧密了,外界的鞭炮声就更容易乘虚而入,导致降噪效果变差。
2、环境开放性影响
春节放鞭炮往往是在比较开阔的室外环境居多,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且不断反射、叠加,形成一种弥漫在整个空间的嘈杂声场。和在相对封闭、声音传播受限的室内环境不同,这种开放环境下的鞭炮声更难通过耳机去屏蔽,因为声音来源多、传播路径复杂,降噪耳机应对起来当然就显得力不从心啦
因此虽然降噪耳机在很多日常场景中能帮助我们减少噪音干扰,但面对春节鞭炮声这样的特殊、高强度复杂噪音,确实很难达到非常理想的降噪效果。
不过降噪耳机起码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显著降低噪音对耳朵造成的伤害,因此即使不能完全隔绝噪音,也建议大家佩戴好降噪耳机哦。
假如真的完全不想听到噪音,小漫给出的建议是……大过年的尽量不出门啦,房屋的墙壁等结构能屏蔽大多数噪音,开开心心过大年,留一副好耳朵到明年~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