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追求极致降噪效果的那群人来说,入耳式耳机是不可或缺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类人群多半会有耳道炎等疾病的困扰,其中包括我中耳炎几个月才好。所以我一直期望能有一个半入耳式的降噪效果不亚于入耳式的耳机。不过半入耳带降噪的真无线耳机选择确实不多,毕竟半入耳本身的被动隔音能力就比较弱,所以对于主动降噪就会要求的非常高。

为什么说半入耳被动降噪的能力弱?

其中主要原因是降噪原理有关,被动降噪是通过不同材质的堵塞物进入耳朵,就像放鞭炮堵住耳朵一样,而主动降噪是通过处理器“相消干涉”的原理将噪音消除,由于耳孔大小因人而异,耳机与耳孔之间无法做到完全贴合,难免被动降噪效果稍显逊色。

那么究竟半入耳降噪耳机是否可以实现入耳式的降噪效果呢?

上面说到其实入耳式和半入耳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堵耳这一环节,如果想要达到类似的降噪效果,就要从堵耳这一细节入手,但需要考虑的匹配不同的人,不同人耳构造,使半入耳式耳机的实现难度增加,关于这一问题,各厂商也会从投入产出比中考量,即使半入耳式具备佩戴舒适性这一刚需条件,但因其特殊的先决条件,也让很多厂商望而却步。

首先,对于追求极致降噪的那批人来说,入耳式降噪耳机必将面临被一部分人放弃,即使对于普通入耳式耳机来说,它的降噪效果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还是无法满足“极端”人群的需求,很可能在市场中被定位小众产品。其次是佩戴方式本身,佩戴舒适是半入耳式的核心优势,但在稳定性上需要考虑到人耳构造,多场景使用等因素,使之在结构设计需要花费的心思更多。在考虑市场受众及佩戴方式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例如降噪、音效、通话进行三重自适应,就需要基于海量真实人耳测试数据,做到千人千二匹配不同的降噪参数。

所以综上所述,半入耳降噪耳机可以实现但过程会很艰难。